
党建引领“初心”,筑牢民族团结“本色”。街道党工委坚决扛起党管民族工作的政治责任,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把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作为街道“书记”工程统筹推动。街道党工委、社区党组织严格履行民族工作主体责任,将民族工作记在心上,抓在手上,以党建工作为引领,结合“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组织生活,积极探索“党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模式,形成了街道党工委统一领导、社区党组织大力协助,小区党小组通力合作、辖区居民群众共同参与的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新格局,走出了一条街道社区“党建+创建”双融双促的新路子。
宣传教育“同心”,展现各族群众“靓色”。将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中央和各级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党的民族理论政策法规等纳入日常学习计划,形成了“街道党工委引领学+社区党组织跟进学+中心组会议集体学+领导干部带头学+党支部推动学+党员干部群众积极学”的“六学联动”机制。充分发挥街道社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所(站),全面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活动;依托基层党校,吸纳社区书记、讲师专家、居民群众等力量组建“理响巴音”理论宣讲队,通过书记讲政策、专家学者讲理论、百姓讲故事,将党的创新理论和社区发展成果传播到党员干部群众的心里。
服务群众“贴心”,提升示范阵地“成色”。以建立“硬件完善、软件规范、服务一流”的民族团结示范点为突破口,加强阵地建设,充分整合利用辖区资源,提档升级“一所六站一舞台”民族团结教育阵地,精心打造“石榴籽议事厅”“石榴籽服务站”等特色阵地,为各族群众职业培训、矛盾纠纷调解等方面为提供准确有效的“一站式”服务,形成各族群众“你有困难我来帮、你有需要我伸手”的大家庭浓厚氛围。同时,在阵地开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等各类丰富多彩的活动30余场次,以寓教于乐的方式润物无声的将“五个认同”思想嵌入心灵、铸入灵魂。
交往交流“知心”,厚植互嵌交融“底色”。探索开展“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工作,促使各族群众逐步从空间嵌入到文化、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交往交流交融,“互嵌融入 幸福民主”等互嵌式社区探索取得成效。通过广泛开展“各族儿女心向党”“石榴籽心连心 兄弟姐妹一家亲”等形式多样的联谊交流互动活动,使小社区衍生为社会化“大平台”,使群众需求“上得来”、社区关爱“下得去”。开展“石榴籽”志愿服务队“关心关爱”活动,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各类先进评选活动,促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增进“四个与共”共同体意识,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共治共享“安心”,助推民族工作“出色”。把民族事务纳入街道社区社会治理,提升民族事务依法管理水平。将民族事务细化到社区网格,探索建立“街道+社区+支部+网格+业主委员会”五级民族工作网格体系。采取“社区吹哨,网格报到”的形式,结合“问计于您”活动,广泛收集群众需求,形成群众“提”,社区“总”,单位“圆”的闭环共建治理模式。网格长在民族工作中做到“四清四掌握”,将辖区小区、单位、门店等社会要素全部纳入网格化管理,组成62个基础网格和2个专属网格,形成了“一格多元、一员多能、一岗多责”的服务管理体系,切实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凝聚强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