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强化“1236”工作举措 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提档升级
资料来源: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民族事务委员会 发布日期:2023-04-18 10:08
字号:
打印: 保存:
  近年来,鄂尔多斯市东胜区紧紧围绕“五大任务”,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围绕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为抓手,强化“1236”工作举措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提档升级,助推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

  把握“一条主线”增强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向心力”

  东胜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精神,对标对表党中央关于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部署要求,不断巩固提升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创建成果,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率先实现建成小康和现代化同步、公共服务同质、法治保障同权、精神家园同建、社会和谐同创,始终贯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条主线”,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我区民族工作开创新局面,在巩固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社会发展上彰显新担当。

  成立“两个组织”增强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带动力”

  推动成立统一战线领导小组和民族工作委员协调议事机制,制定《东胜区委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责分工》《东胜区民委委员单位责任制》落实落细统战和民族工作议事规则、成员单位职责,选齐配强15个镇(街道)统战委员,全员选聘1005名统战工作联络员,建成涵盖乡镇(街道)、村(社区)、企业的“统战之家”123个,充分发挥“两个组织”成员单位责任,凝聚各方面力量,把优势坚持好、利用好、发挥好,把做好民族工作作为分内职责,大家一起来想,一起来干,紧密协作、履职尽责,形成党委领导、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

  搭建“三大平台”增强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凝聚力”

  为各族群众构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宣传教育平台。成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教育基地,各镇(街道)成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教育所。为各族群众搭建交往交流交融平台。在各镇街道、(村)社区打造集党群服务、公共服务、生活服务、流动人口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阵地,逐步实现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全方位嵌入,让发展的实绩更有温度、群众的幸福更有质感。为各族群众搭建创业就业平台。坚持以市场需求和劳动者技能需求为导向,开发特色工种职业技能培训10余项,探索“技能培训+就业培训”、“课堂培训+政策讲解”等不同形式的培训体系,切实提高培训实效。近三年,开展就业技能培训16期培训500多人次。

  实施“六大工程”增强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生命力”

  实施主题宣讲工程。常态化开展主题宣讲活动,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国民教育、干部教育、社会教育之中。组建“党校教师骨干+专业宣讲团”“机关党组织+中心组+干部”“乌兰牧骑+文体协会+文艺志愿者”等七支队伍,成员达32人,针对各族干部群众特点,开展分众化、常态化宣传教育。

  实施“石榴籽+”工程。把塑造“石榴籽”品牌贯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各领域全过程,开展东胜区、各镇(街道)、村(社区)四级联创,坚持将园区、各镇(街道)、机关、企业、嘎查村(社区)、学校、连队、宗教活动场所、网络、家庭等作为创建的主阵地、主渠道,进一步向公共服务场所、窗口单位、群团组织、新经济组织、公园广场、城乡干道等领域拓展延伸,打造民族团结进步“10+6+N”创建体系。树立抓典型、强示范的导向,现有各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按照“石榴籽”示范标准进行提档升级,同时新培育一批“石榴籽”示范区示范单位,形成一批立得住、叫得响、有影响、能示范的“石榴籽”示范集群,培育首批“石榴籽”品牌示范单位15个。

  实施共建精神家园工程。围绕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推进“两个打造”工作,以“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使命任务,扎实推进“两个打造”,先后举办“喜迎党的二十大 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书画展、“童心诵党恩 一起向未来”汇演展、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小小演说家”、“少年中国说”家庭亲子阅读、“红色故事润童心 开蒙感恩共成长”“感知鄂尔多斯 岁暮天寒 温暖大雪”文化交流活动活动等10余项弘扬中华文化的主题活动,推出了歌舞《燎原》《党的光辉照草原》《光荣的旗》、创作原创歌曲《根脉相连》《深情厚谊》、器乐合奏《追风的云青马》等精品节目,通过开展理论学习、开展社会宣传、举办特色文旅活动、创演文艺精品、推进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开发红色文化旅游资源等方面举措,推动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让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深入人心。

  实施共建共享现代化工程。依托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级园区的产业吸附效应和要素集聚优势,紧盯新能源装备制造、新材料、高新技术等重点领域,延链、补链、建链、强链,努力打造世界级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发展新高地。持续巩固扩大传统产业优势,着力提升煤炭综合利用率、就地转化率、提高附加值;全面推进羊绒产业振兴发展,努力打造成世界级羊绒企业,不断提升“中国绒都”美誉度和影响力。2023年,东胜区计划实施重点工业项目共计68项,计划总投资968.2亿元,年内计划完成投资89.53亿元,同比增长16.92%;在推进现代化鄂尔多斯中彰显东胜担当、展现东胜作为。

  实施依法治理工程。东胜区把法治政府建设工作作为事关全局的重大任务抓紧抓实,以推动创建自治区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工作为抓手,引导干部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全力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纵深发展,充分利用法制宣传日、“5月民法典宣传月”“民族法治宣传周、民族政策宣传月”“民族团结进步活动月”开展宣传系列活动营造人人关心、人人参与、人人支持创建的浓厚氛围,形成示范创建工作的强大合力。

  实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程。东胜区先后修订完善《东胜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发展规划(2021—2025年)》《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的实施方案》《东胜区委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工作规则》《东胜区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领导小组和实施方案》《在全区中小学 幼儿园全面深入持久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实施方案》《东胜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区示范单位命名办法和测评指标》,逐步形成以《东胜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发展规划》为统领、若干配套文件为支撑的“1+N”政策保障体系。按照“重点突破、以点带面、示范引导、全面推进”的思路,启动实施“民族团结进步10+6+N”示范点创建工程”提出“示范点建设十个一标准”,命名一批创新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主线突出、成效明显、群众认可度高,具有先进典型作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目前,我区成功创建国家级、自治区级、市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36个。

  

官方微信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手机端

便民热线

智能问答

智能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