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七届人代会以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今后五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资料来源:东胜区发展和改革局 发布日期:2013-01-29 17:59
字号:
打印: 保存:

                                

  各位代表:

  受区人民政府委托,现将我区七届人代会以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今后五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提请大会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七届人代会以来主要工作回顾

  过去的五年,是我区极不寻常和极不平凡的五年,是胜利完成“十一五”,顺利开启“十二五”的五年,五年来,我区的发展理念不断创新、发展思路不断完善、发展基础不断巩固、发展实力不断增强,为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

  五年来,我区始终坚持在攻坚克难中抓机遇,在挑战中找出路,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了翻番增长。2012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预计达到865亿元,是2007年的3倍,年均增长24.4%;固定资产投资预计达到640亿元,是2007年的3.4倍,年均增长27.7%;地方财政收入预计完成210亿元,是2007年的4.5倍,年均增长35.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到35300元,是2007年的2倍,年均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完成248亿元,是2007年的2.4倍,年均增长19.0% 

  (二)加强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综合竞争力全面提升

  五年来,牢固树立“大东胜”发展理念,大力推进城市“拉框架、强功能、提品位”战略,城市综合竞争力全面提升。一是城市空间布局日趋合理,城区面积拓展到78平方公里,累计完成旧城棚户区改造4.3万户、550万平方米,铁西新区一、二期基本完成建设,南部生态新城建设已全面启动,新旧城区两翼协调,互补发展。二是城市服务功能逐步完善,集聚吸纳、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日供水能力达到30万吨,是2007年的6倍,污水集中处理率提高到99.5%,垃圾无害化处理、集中供热率均提高到90%以上,供电、供气等水平显著增强。三是绿化工作成效显著,建设了青铜文化广场、“三园三川”等38处公园广场绿地,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0.3平方米。四是城市管理水平迈上新台阶,依托“数字东胜”平台,实现了数字化城市管理的“管理创新工程”,铁西新区成为“数字化城市”试点地区。 

  (三)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现代服务业优势凸显

  大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步伐,重点产业结构已由过去依托资源为主,转向以服务业、新型产业为引领的多级支撑的现代产业格局,经济实现多元化发展。从产业结构来看,三次产业结构由2007年1:39:60优化为现在的0.2:37.1:62.7;从二、三产业对财政收入的贡献比来看,来自第三产业的财政收入一直占据主导地位,而且呈逐年上升态势;从固定资产投资的占比情况来看,第三产业投资一直唱主角,投资占比由2007年的62%提升到2012年的65%,成为支撑全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我区第三产业形成了物流、商贸、金融、文化旅游、信息五大产业相互支撑,生活性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相互补充,传统服务业与现代服务业均衡发展的良好格局。 

  (四)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型工业化进程全面推进

      五年来,按照全市“结构转型、创新强市”发展战略,在充分发挥主导产业优势的同时,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全力推进装备制造基地建设,加快煤炭、绒纺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大力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产业结构得到明显优化。一是积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依托园区建设,装备制造业、云计算产业得到有序发展,精功重卡、中兴特汽、久和风机等项目已实现批量生产,我区工业走向了多元发展的转型优化新时期。二是加强了产业内部结构调整,完成了蒙泰煤电集团、中誉控股有限公司等企业的兼并与重组,努力打造轻纺工业园区,壮大了传统产业发展规模,提高了资源整合利用水平,产业内部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五)突出重点项目的支撑和带动,国民经济健康运行

  五年来,我区高度重视重点项目的支撑和带动作用,积极做好重点项目的谋划与建设工作,实行了重点项目四大班子领导负责制和定期调度制度,确保国民经济健康平稳运行。五年来累计实施各类项目942个,完成投资约2088.8亿元,装备制造基地、铜川汽车博览园、城乡统筹示范园区、危险化学品园区运营良好,云计算、轻纺工业园区正在建设,包西铁路、东乌高速已投入运行,全民健身活动中心、青铜器博物馆、昆都仑大桥、动物园等一批大型基建工程已经建成,中兴特种车辆制造及华研物流中心等重点项目已建成并投入运营,京东方高端液晶显示器、海明堡直升机等项目正在建设中。

  (六)深入实施科技、教育、文化强区战略,社会事业长足发展

  五年来,社会事业得到较快发展。在推动科技进步方面,投资兴建了启迪科技孵化器、科技少年宫等高科技项目,实施了引进人才工程,东胜区已成为全国知识产权强县试点区,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县(市)。教育投入持续加大,新建、改扩建学校58所,新增教育用地近270万平方米,新增校舍面积133万平方米,分别是2006年以前总和的3.3倍和6.6,教育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卫生项目稳步推进,医疗卫生条件进一步改善,建成10个社区卫生中心、23个服务站,实施了首医附院、中蒙医院、疾控中心等5个医疗基建工程,农民参合率由2007年的70%提高到2012年的95%,公共场所卫生监督检查覆盖率达100%,合格率达95%以上。文化事业蓬勃发展,新建大型文化广场和文化活动阵地26处,创作《东方胜地》等文艺精品70多部(件),承办了世界小姐总决赛、亚洲艺术节等30多场大型文化活动。 

  (七)推进富民、惠民政策,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五年来,转移农村劳动力5.4万人,是2007年的15.5倍。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为12.8万人,是2007年的4.3倍。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5459人,比启动时增长了26%,参加农村牧区社会养老保险29001人,比启动时增长了125%,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36589人;五年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累计补贴1.27亿元。五年来共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3.1万套,230万平方米。

  (八)强化物价稳控措施,价格水平保持稳定

       五年来,我区物价水平总体呈现高位趋降态势。始终紧抓价格监管不放松,深入开展了涉及教育、医疗、物业管理、停车场、零售商业等多行业的专项价格监督检查,维护正常价格秩序,保障了重要商品生产和市场供应。不断强化价格监测预警机制,密切关注关系民生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商品价格走势,加强对重要商品价格形势进行分析和预测,及时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有力依据。下大力气平抑物价,五年累计建设平价便民店78家,放心粮油店40家,标准化菜市场9家,平抑物价成效明显。深入推进明码标价,加强了价格举报工作,累计受理价格政策咨询1000余件,受理价格举报217起。 

  二、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五年来,我区经济社会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也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危机和全国经济下行趋紧的情况下,一些矛盾在个别领域仍比较突出。

  一是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重点产业投资放缓,经济增长乏力,煤炭、房地产、绒纺等传统产业发展受阻,非煤产业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不足,产业结构不均衡。

  二是建设资金短缺严重。受财政紧缩等政策影响,金融流通速度放缓,企业资金缺口加大,民间融资困难,部分企业运转艰难。

  三是房地产市场供需矛盾突出。在国家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背景下,我区房地产市场进入了持续低迷期,商品房销售形势不容乐观。

  四是物价仍然较高。物价水平虽然在房屋租赁、餐饮、住宿、娱乐业方面有所回落,但在长期区域性通货膨胀的作用下,物价总体水平仍高于周边地区,居民生活成本高。

  三、未来五年主要预期目标及主要任务

  未来五年,是发展 “十二五”,承接 “十三五”的重要五年,也是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基本达到小康的五年。今后五年的发展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建成中国北方避暑休闲之都为抓手,深入落实“转型升级,富民强区”这一核心任务,推动新型工业化、休闲产业化、城市现代化、管理数字化“四化融合”,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下大力气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努力建成一座更具实力、更有活力、更显魅力、更加幸福的宜居宜业现代化中心城市,继续当好全市科学发展的排头兵。

  2017年主要预期目标:

  到2017年,地区生产总值预计达1500亿元,年均增长12%;地方财政总收入预计完成350亿元,年均增长11%;固定资产投资预计达到940亿元,年均增长8%;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到60000元,年均增长11%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覆盖率达到10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9%以内;城市总人口达到100万人;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2.5‰以内。 

  完成上述目标,主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建设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提升城市承载力,促进城市精细化发展

  以“七城联创”为抓手,按照全市“一核、一圈、一带”总体要求,完善城市规划体系,使新旧城区布局合理、功能互补、协调发展,力争到2017年建成区功能得到进一步优化,城市承载力、城市品质得到进一步提升,打造人居环境建设示范区。

  一是完善城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加大城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力度,提高城区公共服务功能,增强城市的吸纳、集聚能力。强化水源地和输水管线建设,完成20万吨/日中心城区黄河引水工程,提高城区供水能力,彻底解决水资源瓶颈问题;新建、扩建铜川、罕台、布日都和装备制造基地4处污水处理厂,城区污水集中收集处理率达到95%以上;加快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实施电网改造和扩容工程,新建15项输变电工程,实现双回路供电,确保城区用电安全;新建、扩建蒙泰、大兴2处热电联产项目,新增3处大型热源厂,集中供热率达到95%以上;完善城区供气管网,提高燃气管网覆盖率,实现城区全覆盖;全面实现垃圾分类处理,城区建成垃圾收集站350座、垃圾压缩站50座、水冲厕所450座,配套建设总库容为324万立方米的垃圾厂;提高现有通讯网络和管网覆盖率,达到城区全覆盖。 

  二是进行内外互通交通网络建设。对外交通,加快低空航空线路、高等级公路和国、省道建设,完成机场高速、210和109国道改线、东康快速通道复线等工程建设,完善城区与周边区域间快速路网,实现城乡公路扩容升级,各级道路无障碍对接,新增公路里程400公里。积极推进呼--鄂城际铁路和东-康轻轨东胜段建设,围绕重点矿区新建塔然高勒-韩家村、铜匠川-杨家村等铁路专用线,增强煤炭外运能力。对内交通,打通城区所有断头路,疏通新旧城区连接通道,城区主次干道达到514条,总里程达到1120公里,人均道路面积达到30平方米;强化城区静态交通管理,建设30处公共停车场,基本解决停车难问题。优化和完善地面公交线网,增加公交数量,推行燃气动力车,加快发展城市智能交通系统,公交出行分担率达到40% 

  三是强化城市管理。借助“数字东胜”信息化平台,以信息化手段创新城市管理体制和机制,实现数字化城市管理的“管理创新工程”,建立区、街道(派出所)、社区三级视频监控网络,推行卫星雷达监控系统,实现城区范围可视化管理全覆盖。加强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提升物业服务品质,打造物业服务品牌,扩大物业覆盖面,物业覆盖率达到95%以上。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和“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为契机,大力开展市容市貌、环境卫生集中整治行动,有效提升城市形象和品位。精心规划,雕琢一批城市雕塑和文化小品,营造文明优雅、底蕴深厚、特色鲜明的城市文化氛围。注重城市空间、建筑立面的塑造,以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为主导,实施户外广告整治和街景改造工程,形成与城市空间相协调的整洁美观的景观体系。 

  四是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发展。要在困境中寻找捷径,紧紧围绕建设休闲之都,积极探索旅游地产、休闲地产等房地产多元化发展道路,主动寻求新的发展方向。要在逆境中发现商机,鼓励引导企业进行兼并重组,壮大企业实力,提升企业档次,建设一批基础功能齐备、服务功能完善的地产品牌,提高竞争力。要化解供求矛盾,协调团购、保障房回购、积极推进异地购买,挖掘刚性需求,实现房地产业平稳发展。

  (二)培育新型产业,发展主导产业,打造新型工业化发展示范区

  按照全市“结构转型、创新强市”发展战略,以“双百亿”工程为契机,按照高水平开发、高强度投入、高密度产出的要求规划建设好各类产业园区,培育以传统工业为支撑,以装备制造业等非资源型产业为驱动的产业格局,促进工业化与信息化高度融合,着力形成多层次、梯度式的多元化产业发展格局。

  一是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要把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性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等7大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以此推进产业结构升级,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作为工业经济中重要工作来对待。 

  二是集中建设装备制造基地,打造产业新龙头。要将装备制造基地打造成我区产业集聚、人才集中、功能完善的新型工业基地以及全市结构转型的示范基地。到2017年,引进企业100家以上,投产项目50家以上,吸纳就业3万人以上,全面完成75平方公里范围内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快核心产业的培育壮大,推进产业集群化发展。大力发展汽车整车及零部件制造产业,加大对汽车发动机、变速箱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零部件的研发力度,形成规模生产。加快发展风电光伏为主的新能源产业,以研发为龙头、引进项目为抓手,全力推进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加快LED、高端手机、电脑等电子产业发展,注重核心技术的引进和应用,努力延伸产业链条。大力推进新技术、新产品制造业的发展,积极打造产业门类丰富、技术领先、人才集中的自治区产业转型示范园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三是加快煤炭产业兼并与转型,推动煤炭产业集团化运营,提升产业竞争力。进一步提高地方煤炭工业集中度,提升煤炭工业产业化水平,加大煤炭技术整改和兼并重组力度,提高煤炭产业集中度和集约化开采水平;建设大基地、大企业,积极筹划组建大集团,壮大煤炭产业整体能力和水平,通过煤炭的洗选、深加工等方式提升煤炭产业的附加值,同时培育煤炭流通行业(物流市场、电子交易平台、集装站等)发展,在流通领域为地方创造价值,打造新的双百亿企业。未来五年拟建立煤炭综合物流园区3处、煤炭集装站3个,大型煤炭生产基地5个。 

  四是立足云计算产业园区建设,推动我区新兴产业长足发展。云计算产业园区要立足做大规模、做强特色、做优服务,力争五年时间内将其打造成为辐射西北、服务全国的云计算产业示范园。在做好道路、供水、供气、发输电系统、网络带宽等配套服务设施的同时,还要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主动与知名信息企业对接,利用业内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我区能源优势、“数字东胜”信息产业基础、各项优惠政策等有针对性的引进一批在云计算相关领域有较强优势、带动性强的基础云企业,通过这些企业的入驻,带动配套产业和相关人才的发展,实现我区新型产业的兴起与壮大。

  五是全力建设轻纺园区,提升羊绒服装产业品牌内涵。以“双百亿”工程为契机,充分发挥我区绒纺产业品牌、技术、市场领先优势,依托鄂尔多斯羊绒集团等龙头企业,打造世界一流的绒纺工业园区。加快绒纺园区基础设施的建设,力争在2012年实现多数绒纺企业搬迁入园,形成集群发展;努力促进绒纺企业兼并重组,提升档次,壮大规模,建设品牌,发挥园区各项设施最大效能;争取国家、自治区在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和发展等方面的扶持资金及各类专项建设投资,积极协调金融机构为入园企业提供信贷支持,解决园区建设资金困难的问题;尽快成立行业协会,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带动整体行业的快速发展。 

  (三)发展休闲服务业,提升城市内在驱动力,引领服务业集聚化发展

  将休闲服务业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在努力发展生产性、生活性服务业的同时,积极培育休闲服务业,进一步拓展新兴服务业,不断完善公共服务业,全面增强休闲服务业的辐射能力,力争使服务业成为我区资源型城市转型的重要载体。

  一是立足总量目标促进服务业长远发展。到2017年,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000亿元,年均增长21%,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70%,三次产业结构层次达全国城市先进水平;服务业从业人员达到30万人,占地区从业人员总数比重提高到69%;金融、物流、信息、科技、文化、旅游等产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提高5个百分点,达到60% 

  二是立足休闲之都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发展休闲旅游业,依托我区自身拥有的旅游资源,打造传统民族文化旅游业;协调秦直道、九成宫、“三园三川”与周边知名景点联合,形成规模,联动发展,打造精品旅游环线;延伸旅游产业链条,开拓诸如城市观光、沙漠生存、草原原生态体验、草原冰雪旅游等派生旅游产业,形成多种类、多线路、高质量、高品位旅游集散地。发展休闲商贸服务业,积极推进维多利、沃尔玛等商业品牌入驻,建设高品位休闲购物广场。启动一批演艺餐厅、蒙古元素餐厅等主题特色餐厅,发展特色休闲餐饮。办好元宵文化节、文化旅游节、国际那达慕等节庆活动,打造节庆休闲品牌。引进国内外连锁休闲企业,规划建设高档影院、特色酒吧等休闲娱乐项目,打造都会体验之城。发展现代物流业,按照大物流、大集散的发展定位,建设物流综合信息平台、电子交易平台,申请成立保税库,将我区打造成为集聚汽车物流、煤炭物流、仓储物流于一体的区域性物流中心城市。发展信息服务产业,培育以云计算数据中心为核心的新型产业集群,使东胜区成为新型云计算产业的集聚基地。发展金融服务业,大力引进各类金融机构及高端金融人才,建立完善的金融体系,壮大金融总量,加快金融业集聚发展,进一步提升金融产业核心竞争力及服务水平。

  三是立足两大基地打造服务业发展平台。以推进产业集聚为目标,打造总部经济基地,建立健全总部企业招商机制,落实总部经济招商政策,简化行政审批程序,吸引发达地区大企业、研发机构、中介机构总部入驻东胜。以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打造科技研发基地,以科技教育创业园区为阵地,发挥清华科技孵化器功能,依托煤炭、羊绒、沙棘等特色产业及入驻装备制造基地的制造企业,引进高端研发机构和工程中心,配套引进高新技术创业项目、科技中介和服务机构。

  四是立足长远拓宽服务业发展领域。支持鼓励新兴服务业发展。大力发展项目策划、研发设计、市场调查、信息咨询、财务顾问、节能环保、投资与资产管理等配套生产性服务;规范发展会计、审计、税务、资产评估、校准、检测、验货等经济鉴证类服务;拓展和规范律师、公证、法律援助、司法鉴定、经济仲裁等法律服务;实施家政网络服务项目,提升家政服务业水平。

  (四)构建社会和谐,提升发展凝聚力,促进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把保障和改善民生继续作为当前和今后的一项根本任务,加大对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的投入,着力实施创业就业、社保救助、教育均衡、生命健康、文化普惠、生态环保等行动计划,努力建设和谐东胜。

  一是大力推进创业带动就业,创建国家级创业示范城区。五年累计开发就业岗位20万个,城镇累计新增就业人数达到15万人次,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9%以内。 

  二是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城乡统筹和应保尽保。实现全民“老有所养”,确保企事业单位养老金的按时足额发放,城乡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0%以上。 

  三是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到2017年,民办老年公寓的床位总数要达到7500张,公办社会养老机构的床位总数达到2500张。 

  四是促进教育公平,创建中西部教育强区。在城市小区规划建设中,凡达到1000户以上的小区,配套建设幼儿园,加大公办幼儿园建设速度,使公办幼儿园总量达到44所,小学、初中入学率达到100%,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9%,高质量普及十五年免费教育。 

  五是健全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深入创建国际健康城市。建成4所综合医院、8所专科医院,使综合医院中2所(市中心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鄂尔多斯医院)达到三级甲等水平、2所(区人民医院、广厦医院)达到三级丙等以上水平,每万人拥有病床数57张,每个街道建有1所不低于1500平方米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强化公共卫生监督,全面开展公共场所量化分级管理,公共场所量化分级管理率达100% 

  (五)坚持城乡统筹协调,实现城乡一体化,建设自治区级城乡统筹试验示范区

  努力推进城乡统筹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城乡空间布局优化、基础设施共享、功能结构互补、生态环境协调、资源要素自由流动的城乡统筹发展新格局,建成城市化与旅游休闲互动发展的全国独具特色城乡统筹试验示范区。

  一是推进农村人口和产业转移工作。依靠城市和二、三产业的带动作用,继续加大农村人口和产业转移力度。合理调整城镇和农村用地的空间布局,着力建设泊江海子镇,走一条“少而精”的镇区发展道路。

  二是加大转移人口社会保障工作。深入贯彻落实城乡统筹系列政策,按照“住房是基础、培训是关键、就业是根本、管理是服务、保障是后盾”的总体思路,大力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在参军入伍、养老、医疗、最低生活保障等方面实现城市农村无差别待遇;继续推行“三个一”工程,即提供一套住房、找到一份工作、落实一份社保,确保农民移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三是创新农村土地及农业管理的发展方式。引导社会投资,盘活转移农民土地及闲散资金,加快农村土地流转进程,鼓励农民以土地入股或土地流转的方式发展旅游经济、休闲经济和农家乐项目。扶持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探索转移农民以股份合作社的形式参与农贸市场经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按照“因地制宜、适应市场、凸显特色、注重效益”的原则,精心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在水土适宜地区扶持集观光旅游、休闲度假、特色采摘为一体的生态旅游庄园,扶持3家以上大型养殖企业。 

  (六)稳定物价水平,扩大消费规模,为广大市民创造良好的消费环境

  我区物价水平高于周边城市,稳控物价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多措并举,多管齐下,到2017年,力争使区物价总水平与呼包地区物价水平相当。要继续推进“菜篮子”、“米袋子”工程建设,在达旗、包头等地建设东胜的蔬菜、粮食生产基地,确保供应;要继续强化价格监测预警和应急监测,定期根据价格资料分析价格变动情况;要继续加强市场监管和市场巡查,开展专项检查,严厉打击价格违法行为;要继续控制审批涉农涉企收费,凡涉及增加超市企业和农贸市场负担的收费项目标准调整,一律从严掌握;要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及时公布市场价格信息变动情况,大力宣传政府在扶持生产发展、增加市场供应、稳定市场价格、保障困难群体基本生活;在一些效益比较好的(如酒店)或者是暴利性的行业适当收取价格调节基金,对部分商品进行价格调节。 

  (七)抓住国务院促进内蒙古又好又快发展机遇,为东胜经济社会发展寻找捷径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为《意见》落实提供组织保证。要建立责任机制,细化分解工作目标和任务,确定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员,提高工作要求,推动措施有效实施。要明确当前中心工作,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更好地发挥政策支持效应。

  二是深入研究,挖掘内涵,使差别化政策真正能够为我区经济发展发挥作用。国务院促进内蒙古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政策意见中提到的很多试点的申报、项目的对接要做深、做细,要以发展大项目为目标,明确哪些项目、产业能够得到政策的扶持,哪些项目、产业能够做大做强,为我区的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三是分解细化责任,确保工作无盲点、无漏洞,每项工作都能落实到位。要充分加强与市、自治区各厅委的对接、沟通,使有关项目在列入全市盘子基础上,进入到自治区的统筹规划中,确保我区取得更多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