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街道党建引领聚合力,流动党员赋能民族团结新路径
资料来源:交通街道 发布日期:2025-04-22 08:59
字号:
打印: 保存:
  为进一步凝聚流动党员力量,激活基层治理活力,交通街道以流动党员为纽带,创新探索“党建+统战+民族团结”融合模式,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长效机制,为构建和谐家园注入新动力。

  一是党建引领,凝聚流动党员“向心力”。以党建引领为核心,构建“流动党员+统战网格”双融双促机制。针对流动党员分布广、流动性强的特点,建立“一人一档”动态管理信息库,精准掌握流动党员基础信息、技能特长和服务意向,确保“流动不流失、离乡不离党”。依托街道党群服务中心设立“流动党员联络服务站”,打造“流动党员学习矩阵”,组织流动党员参与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学习、“三会一课”等理论学习7场次,开展“学理论、强担当、促团结”等主题党日活动22场,通过专题党课、政策宣讲等形式,推动流动党员深入学习党的民族理论。同步召开“流动党员建言会”等6场次,收集意见建议21条,解决实际问题13项,引导流动党员争当民族团结“红色先锋”。

  二是同心共治,激活基层治理“红细胞”。以流动党员为纽带,通过“联户长机制+志愿服务+文化共融”三向发力,推动基层治理提质增效。一是织密民生服务网,选聘流动党员担任“联户长”,累计收集群众诉求30余条,协调解决老旧小区改造、停车难等问题26件,化解邻里纠纷10起。二是延伸志愿服务链,组建“流动党员先锋队”,开展环境整治、普法宣传、健康义诊等志愿活动21场。流动党员与在职党员结对共建,在“点亮微心愿 共当圆梦人”活动中,认领慰问帮扶、就业就医等“微心愿”20个,解决难题23件,惠及群众200余人。三是架设文化融合桥,牵头组织“民族一家亲”系列活动,推出非遗手作体验、民族团结书画交流、民俗节庆演出等文化活动10场,吸引各族群众参与1100余人次,以文化浸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凝聚民族团结“向心力”。

  三是双向赋能,绘就基层建设“新图景”。 以“流动党员融入社区、社区助力党员发展”为导向,推动双向赋能取得实效。挖掘流动党员行业资源与专业优势,联动“红色商圈党建联盟”,成功孵化10余家民族特色餐饮、手工艺店铺,带动百余人就业。同时,社区发挥商圈资源优势,积极链接就业创业渠道,助力12名流动党员实现再就业。同时,街道设立7个流动党员先锋岗,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动更多的流动党员从“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贡献“流动”力量。通过这种双向奔赴的赋能模式,形成“问题共商、资源共用、成果共享”的治理新格局,携手绘就基层共建共享“新图景”。

官方微信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手机端

便民热线

智能问答

智能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