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领航“四点四题”赋能基层治理提质增效
资料来源: 发布日期:2025-04-18 10:39
字号:
打印: 保存:

  近年来,民族街道坚持“发展难点党建破题、治理瓶颈组织攻坚、民生诉求成效回应”的思路,持续放大街道“民和聚力”党建品牌效应,赋能基层治理破题立新。

  一、找准组织建设“切入点”精准领题,扎实推进固本强基

  一是固本培元强根基。聚焦落实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建强用活街道“大党(工)委”机制,率先建立流动党员报到站与群团联创联建服务站,缔结基层治理“红色盟友”,推进“家门口的就业服务”等党建项目,做法和成效被中央级媒体报道10余次。二是凝心聚魂强思想。创新实施“4+8”课程体系,组建多元化师资队伍,全面提升党员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与业务能力。三是能识善任强队伍。着眼干部队伍长远发展,注重培养造就堪当重任的高素质基层骨干队伍,营造有利于人才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

  二、抓住聚力赋能“关键点”精细选题,基层治理焕发活力

  一是权责归位促基层减负。作为市级试点单位,按照“全口径梳理、全流程把控”工作标准,梳理清单186征求82个单位意见20条,确保依法依规定责,科学合理赋权。二是精网细格夯治理基础。全面推行“党小组+网格员+联户长”模式,探索“一微一牌一访一议”基层话事模式,各社区设立联户长会客厅,各小区安排联户长议事点,878名联户长着力亮身份、听民意,通过网格、人员、事务、数据和服务的系统性相融整合,实现一网统管、全域精治三是协商民主聚治理合力。建设党建小屋说事处,组成集在职党员、网格员、联户长、“三官三员”等为一体的矛盾纠纷调处组,2024年共调解矛盾纠纷300余件,“接诉即办”投诉率同比下降12%。

  三、直击矛盾问题“痛难点”精心破题,集体经济破圈提效

  一是“信托制”物业服务模式提供物业治理样本针对公路工程局小区多年物业缺失问题,探索成立居民委员会独资控股的社区集体经济“信托制”物业服务公司按照“以收定支、质价相符、开放自治”原则,编制年度收支预算实时公开财务信息。将社区党支部、居委会、律师、会计师等列为共同监察人,打通党组织、社会主体参与小区治理制度化渠道。信托制物业模式为其他老旧小区的物业治理提供了鲜活样本,目前天骄北小区也正式运行该模式。二是升级改造暖城便民早市破解“脏乱差”难题针对解决苏力德社区广场周围流动摊贩私搭乱建、无序经营问题,争取包联单位上级专项资金,原址改造暖城便民早市,举办民族街道“暖民”大集,早市入驻商户200余家,为14个低收入家庭提供暖民摊位帮助增收,带动就业500余人,早市日均客流量达2000余人,集体经济收入达70余万元,商户年收益预计可突破千万元。三是多元化公共服务满足居民多样需求建设“医康养”综合医养中心、“团团鼠”儿童成长中心、“聚民家”直播培训基地,确保服务有保障、集体有收入;聚焦用足冬夏两季资源,冬季打造占地约2万㎡滑雪场,接待游客3余人次,实现营收27万元。夏季原地打造休闲美食特色街区,实现“一季绽放”到“四季繁荣”的转变。

  四、关注幸福底色“落脚点”精确答题,民生福祉持续改善

  一是党群服务阵地提档升级。成立东胜区首家市不动产中心授权的便民服务点,在全区率先实现163项公共服务事项“一门办理”;构建“一社区一特色”党群服务体系,成立东胜区首个社区人力资源服务站,举办家门口的招聘大会,达成就业意向195人;建成东胜区首家集党性教育、便民服务、学习提升、文体休闲、议事协商等功能于一体的社区“暖城e站”,促进服务实效由“点上开花”到“面上结果”。二是民生实事项目触手可及。2024年重在多渠道筹措、多元化投入资金200余万元实施民生实事项目13个,进一步改善居住环境、完善公共服务、解决治理矛盾。三是老年大学分校实体运行。开展家门口的温馨颐养,建设面积726平米的综合性社区嵌入式老年大学,实现“出家门、进校门”2024年共开设课程7项,班次12个186期,招收学员208人次。

官方微信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手机端

便民热线

智能问答

智能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