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街道强化“四度”工作法为服务企业群众打通”最后一公里”
资料来源:民族街道 发布日期:2025-03-14 10:14
字号:
打印: 保存:

  民族街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着重解决辖区群众及企业政务服务中的痛点难点问题,不断创新政务服务的方式方法,延伸服务触角,高度、深度、速度、温度”的“四度”工作法为基础,积极促进辖区政务服务管理与服务工作,切实做到让群众家门口办事更加便捷。

  一、坚持党建引领服务水平“上高度”

  民族街道党工委持续加强街道社区党建工作,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以便民利民依法审批为基准,周密规划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全力保障服务大厅建设所需的场所、设施、人员。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大厅在用面积300㎡,内设便民政策超市、电子显示屏、办事等待区、便民服务角等各类便民服务设施配备齐全12名服务窗口人员服务热情周到。各业务窗口强化依法依规履行职责为民服务功能,积极提高办事效率,努力将便民服务中心打造成集政务、生活、便民、应急等服务功能于一身现代化、家门口的综合服务体,显著提升居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同时,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全面推行政务服务“网通办”“一窗受理”系统,推动业务远程办、线上办、预约办和上门办等多渠道办理实现“15分钟便民服务圈”服务要求,方便群众家门口“就近办”,也为社区减负增能。截至目前,累计办件量12000余件。

  二、深挖资源优势,便民服务“扩深度”

  民族街道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不断创新服务举措,把“高效办成一件事”作为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的重要抓手。通过强化部门协作,承接不动产登记业务、人社综合服务和政务综合服务,在街道便民服务中心新增“政务综合窗口”“人社综合窗口”和“不动产登记”窗口,将119项高频审批服务事项延伸至民族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办理,街道可办事项由原44个增加至163实现不动产登记、残疾证的申请、营业执照办理、食品(销售,餐饮)经营许可、公共场所卫生许可、公司变更、市民卡、居民身后一件事等诸多事项就近办理,全面提升基层政务服务能力水平,更好满足群众“就近、便利、高效”的办事需求,打通服务众“最后一公里”

  三、注重服务优化,规范流程“提速度”

  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在坚持公共服务满意导向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群众问题处置机制,实施工作效能提升行动对群众提出的简单事项,快事快办,现场解答办理。针对复杂的政务事项限期完成。按照便民服务中心工作要求,工作人员做好“四个一”服务,即:微笑接待每一位办事人员,认真接听每一个来电,精心回复每一个意见,协力办结每一件事项,真正将标准化服务贯彻到位,切实健全“一门集中、一窗受理、一网通办、只跑一次”的服务体系,进一步做实做细做好民生服务工作,全心全意为居民解决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及时有效的回应群众诉求,全面提高工作效率,增强群众的获得感。

  四、增强人文关爱,密切干群关系“有温度”

  建立专职代办队伍。民族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及6个社区1个村结合工作实际设置便民服务站,明确便民服务点位,为前来办事的居民群众提供帮办代办业务,将“群众跑腿”变为“接单跑腿”,提供“店小二”式的服务,用心用情写好为民服务答卷,努力打造“服务优、效率高、群众满意”的便民服务品牌。截至目前,为辖区群众办理帮办代办服务900余件。

  民族街道“四度工作法”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实现了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居民安心生活。通过对“老幼困残弱”等特殊群体持续开展帮扶关爱活动,积极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全力推进便民服务能力和水平提升,让居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更有保障、更加充实、更可持续。

官方微信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手机端

便民热线

智能问答

智能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