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强化党建引领,夯实小区红色堡垒
巴音门克街道积极探索基层治理“一轴四层级”实践路径,即以党建统领为主心轴,构建“街道党工委+社区党组织+网格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的纵向四层级,成立网格党小组43个。严格按照“党小组+网格员+联户长”治理机制模式,配齐网格长、专职网格员、兼职网格员、联户长、片区民警、在职党员、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等“N”力量。目前,组建6支在职党员“红色先锋”服务队,开展共商共建共治基层治理工作推进会十余次,引导在职党员进小区、亮身份、作表率,2024年在职党员以“三单”形式,参与“双报到”1850人,化解了楼道乱堆乱放、不文明养犬、电瓶车充电等难点问题20余个,认领“微心愿”290个,形成并完成17个共建服务项目,开展志愿服务活动120次,在职党员参与人数2040人次。建立“社区党组织+物业公司+小区联户长”三方联席议事制度,召开小区工作协商会议20场次,推动化解矛盾纠纷45件,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水平与服务效能。
加强阵地建设,提升小区服务质效
巴音门克街道按照“服务零距离”理念,不断延伸党建触角,将党群服务中心功能延伸至小区党群服务站,有效破解商圈楼宇、老旧小区等重点区域资源整合不够、服务能力不足、治理机制不优等问题。在原有6个党群服务中心的基础上,新建改建36个小区党群服务站,由网格员、党小组、物业公司等人员提供服务,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定期接待群众,联合在职党员“红色先锋”服务队等,共同推动“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因地制宜提供亲子互动、圆梦微心愿、政策宣传、业务咨询、协商议事、矛盾调解、民意收集等特色服务,将打通最后“一米服务”真正落实在与群众相连的基层一线,推动解决一批矛盾纠纷化解、城市管理等民生实事、难事,进一步实现基层治理“大作为”。今年以来,累计服务群众10000余人次,让党群服务站成为群众想来爱来常来的聚集地。
注重治理成效,夯实小区治理基础
巴音门克街道积极探索辖区小区自治管理长效模式,采用“社区党组织引领+党员先锋带头+居民群众参与”的模式。现各社区已成立“邻里会客厅”“睦邻议事长廊”“有事好商量”等多个自治议事会平台,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协商于民、协商为民,不断丰富议事协商形式,不断激发人民群众参与活力,构建多层次、多主体、多联动的基层议事协商模式,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基层治理共同体。聚焦小区居民群众关注的住宅小区改造、停车规范、安全隐患等急难愁盼问题,通过入户走访、收集意见、列出清单、协商对策。针对收集到的不同问题及情况,分级分类解决,做实小事不出小区,要事不出网格,难事不出社区,矛盾不上交。2024年以来,协调解决加装电梯、屋顶漏水、增设充电桩、绿化裸露等民生实事48件,有效促进社区、共建单位、群众间良好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