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桥”门诊再升级 深化诉源新“效能”
资料来源:司法局 发布日期:2023-09-12 23:54
字号:
打印: 保存:
  东胜区司法局聚焦人民调解规范化建设,以打造“枫桥经验升级版”为抓手,探索建立“矛盾分类、化解分级、调解分工”机制,构建矛盾纠纷分类化解“大门诊”格局。

  一、整合调解“坐诊”资源。不断健全区、镇、村三级调解架构,发挥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作用,联动社会力量,因地制宜建优建强个人调解室28个;延伸“金牌”“银牌”等特色调解,借助有群众基础、有威望的“亲缘、人缘、地缘”优势,由优秀律师、老法官、老支书、老教师等能人志士组成调解队伍。截至目前,全区共有132个调委会,行业性调解委员会10个,镇、街道调解委员会15个,村级调委会107个,共同开展基层矛盾纠纷化解工作,筑牢基层维稳“第一道防线”。       

  二、建好调解“门诊”平台。指派专业调解队伍,以“街呼区应”为抓手,区级各行业调委会、街道(镇)法律顾问全程跟进参谋调解,开展“万名律师进乡村(社区)”暖城公益服务行动,全区40名优秀律师参与“会诊”,针对矛盾纠纷特性,为调解提供政策和法律保障,护航调解瓶颈期、梗阻点,高效推进调解,使“催着干”变“选人干”,“发令者”变“协调者”,改变“听安排”“跟着走”的旧方式,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全程跟进保障,确保案结事了。  

  三、开好调解“会诊”良方。不断推进多元化解力量,整合资源创新“三市一车一团”公共法律服务模式,完善公、法、访、司等多方联动;行调、诉调、公调等多元联调、信息沟通和效力衔接机制,把调解工作的触角延伸至司法所、派出所等基层站、所、代办点,实现调解网络全覆盖。结合“三市”即以菜单式、超市化、一站式法律服务的“法律服务超市”、为乡企和村民推出了法律服务“法律集市”、依托城区夜市、商圈打造“后备箱”送法的“法律集市”;加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一车”由党员带队,“进村入户、扶助弱势群体”的“法律服务大篷车”和“一团”即“4+1”党员先锋服务团(机关党员调解团、机关党员宣讲团、律师党员服务团、公证党员法律服务团+机关党员帮扶团),充分发挥党员专业特长,形成“8小时外不打烊”法律服务圈,开展多样的“送法下乡”活动,将“说教式”变“培育式”,将法治宣传教育引入矛盾纠纷调解全过程,向当事人分析讲解过往调解成功的相似案件,渐进式引入法律法规的宣传,实现以案释法,实现从“一人干”向“围着转”转变,努力做到“预防走在排查前、排查走在调解前、调解走在激化前”。今年以来,全区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共94次,累计受理矛盾纠纷1481件,调解成功 1459 件,成功率达到98%以上。                   

官方微信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手机端

便民热线

智能问答

智能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