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街道夯实为民服务基石 擦亮基层治理底色

今年以来,民族街道围绕居民需求,积极探索城市基层治理现代化新路径,全面提升治理效能,激活了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不断提升居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凝聚多元合力,把牢治理“方向盘”。坚持“一盘棋”统筹考虑,充分发挥各包联单位、共建单位作用,整合各方力量,构建“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作共治”的工作联盟体系,着力破解制约基层治理效能提升的突出问题。与14个单位签署共建协议14份,确定年度为民办实事项目15个,累计向共(驻)建单位争取资金120余万元,持续加大住宅小区遗留问题整治力度,多方协调推进9个住宅小区基础设施改造和功能提升工程全面开工,明确推进措施和完成时限,周调度、月通报、年评比,确保为民办实事项目顺利推进、如期完成,真正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以实际成效惠及辖区群众。
强化基础保障,激发治理“新动能”。聚焦民生需求,着力构建“覆盖社区、贯通网格、衔接部门”的为民服务体系,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打造集“学习、交流、议事、活动”于一体的综合文化服务场所。按照“合理化、有场地、能开展”的原则,打造为民服务“红色驿站”6个,推动资源向社区集聚、项目向社区集中、服务向社区集群,实现“单个主体”向“多元主体”合作转化,激发治理活力。
激活居民自治,画好治理“同心圆”。以健全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为重点,健全居民自治机制,强化居民公约刚性执行和文明社风柔性引导,提升居民自治效力。坚持“民事民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决”,召开协商议事会60余场次,引进物业公司2家,解决供暖供水、噪音扰民、停车位施划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400余件,以“公转”带动“自转”,疏通居民自治“毛细血管”,实现社区治理共管共治、共建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