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是紧扣政治机关建设研究,强化政治引领。坚持和加强党对审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把牢审计工作正确政治方向。深入贯彻落实各级审计委员会会议精神,研究健全完善党领导审计工作的各项制度机制,严格执行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不断完善优化请示报告工作机制和流程,建立完善审计委员会各成员单位工作协调机制,健全协调会议制度、联络员制度,确保把党的领导贯穿到审计工作全过程各方面。
二是紧扣审计项目研究,明确监督重心。研究从政治上观察、看待和解决问题,做到党的重点工作抓什么,审计就审什么。围绕“六个盯住”提出年度审计项目计划,把督、改、销各环节闭环管理抓实做细,推动把政治属性与业务属性、政治功能与业务功能融为一体,实现审计 “上半篇文章”和整改 “下半 篇文章”一体谋划、一体推进、一体落实。
三是紧扣审计对象研究,做到“知己知彼”。按照分门别类的方式,审前对审计对象调查透彻、研究到位。梳理被审计单位财政、财务收支核算、管理,工作业务流程、内控制度、信息系统与数据等相关情况,通过对财务数据、业务数据的多维对比分析,进行综合研判,评估被审计单位存在重要问题的可能性,对被审单位的发展特点和短板及风险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四是紧扣审计现场研究,找准“攻坚战术”。研究制定具有较强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审计工作方案和实施方案,做到重点突出、责任明确。探索不同的问题的取证方式,灵活应用各种调查方法,规范获取审计证据,确保采集证据的充分性、相关性。合理配置审计力量,压实审计人员责任,全过程把控,注重实效,鼓励审计干部结合业务开展积极撰写“审计手稿”,全面提升“查、说、写”能力。定期召开审计问题研讨会,主动探究问题背后的体制机制和风险漏洞问题,初步提出对审计发现问题进行统一定性、统一处理处罚的适用法规依据,提高现场审计的质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