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区委书记谈节水
全面落实“四水四定”原则 提升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东胜区委书记 高屹东
(2022年12月15日)
东胜区地处鄂尔多斯高原东部南北分水岭,全区水资源总量10702.74万立方米,平均降水在325.8~400.2毫米之间,年均蒸发量2000毫米以上,人均水资源占有量降至约186立方米,低于自治区及全国人均水平,取用水主要依靠境外水源。近年来,东胜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代治水思路,把节水工作作为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围绕节水载体创建、海绵城市建设、节约用水和集约取水管理等重点工作,推进水资源开发利用和节约保护取得新成效。
坚持统筹协调,完善“治水”举措。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坚定不移把治水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来抓,高度重视、高点谋划、高位推进。一是组织保障到位。成立区建设节水型社会领导小组,制定印发《东胜区“四水四定”和深度节水控水实施方案》《东胜区城市节约用水管理办法》《东胜区地下水保护与利用规划》等文件,切实将节水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产生活全过程,进一步明确建设目标、压实职责任务、建立考核机制,构建起管水治水的责任体系。二是完善机制到位。坚持以制度建设为引领,依法依规强化节水,建立完善节水管理联席会议制度及部门协调机制,开展水资源保护监督检查,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协作、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格局,全力保障节水型社会建设。三是宣传发动到位。持续强化节水知识普及宣传力度,抓住“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全国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等契机,常态化开展节水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进单位活动,引领社会形成珍惜水、节约水、爱护水的良好风尚,推动形成城市绿色生活方式,增强全社会节水意识。
抓住“三个重点”,示范带动节水。始终把创建节水型社会作为贯彻新发展理念的系统工程来抓,着力改善水环境、水生态。一是抓牢工业节水。建立取水监测体系,督促企业严格落实节水工作制度,用水大户全部实行实时在线监测,工业企业用水计量率达到100%。加大非常规水源综合利用,将非常规水源纳入水资源统一配置,以高耗水企业、工业企业为重点,推进工业废水处理回用。严格控制引进高耗水企业,限期分步推进企业节水工艺改造,提升企业各环节用水效率和重复利用率,计划到2025年,全部达到自治区行业用水定额先进值标准。二是促进农业节水。充分挖掘农业节水潜力,严格实行农业用水总量管理,严格控制耕地灌溉面积,坚守“四水四定”底线,依据区域评估合理分配水指标至各镇、各村。大力推进农业用水“以电折水”计量管理模式,规范农业用水计量管理,持续推进水资源管理现代化。全面推广实施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对现有灌溉技术简陋、管理粗放的灌区进行节水改造,压减灌溉用水量,推广示范无膜浅埋滴灌技术200亩,辐射带动农业节水加快发展。三是强化公共节水。更新改造供水管网,全面推广生活节水器具,新建的公共场所和居民小区积极推广节水器具,对设备落后的公共场所进行用水器具改造,全区机关单位100%建成节水型机关。
严把“三个环节”,提高节水实效。大力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作用、坚持节水优先的基础上,加强水资源优化配置和科学管理。一是抓实水生态修复。在产业布局中划清生态保护红线,定期组织开展水体健康评估,确保水生态资源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全力防止黄河流域重要支流污染及水土流失,彻底清除区域内所有黑臭水体。实施碾盘梁沟、铜匠川、三台基川等防洪综合治理工程,精心呵护好东胜水资源。二是抓实水总量控制。全面实行水资源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管理,对各行业实行计划用水,对辖区内取用水户实行超计划、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限制高耗水产业发展。认真落实“三同时”、“五不审批”、“六个必须”和超总量限批、禁批等规定,严把论证审查、取水工程验收、许可审批三个“关口”。加强取水口监管,全区共核查登记取水口13660个。三是抓实再生水利用。完善城镇污水回收及再生水利用设施建设与改造,提升污水回收能力及再生水利用率,有序开展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全区4座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达14.5万吨,其中北郊水质净化厂达到北京市地方标准(DB11/890-2012)A标准,为节水型社会建设提供坚实基础保障。大力推进矿井疏干水综合利用工程,城镇生态景观、工业生产、城镇绿化、道路清扫、车辆冲洗和建筑施工等优先使用再生水,降低成本同时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
下一步,东胜区将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精神内涵,深入推进公共机构能源资源,节约集约用水和水生态保护举措,不断增强依法治水能力,营造绿色节水文化,增强全民节水意识,坚持走节水优先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以中国式现代化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稳步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为谱写东胜现代化建设新篇章贡献力量。

点击开始解析文章内容,总结生成摘要...
本内容提供均基于AI自动解读,与主办方无直接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