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消费市场发展亮点
(一)消费市场规模逐步扩大。按企业个数看,截至3月份,限额以上批零住餐单位共计252户,2024年年底至今年3月份新入库单位23户,限额以上批零住餐单位总个数较同期增长6.8%,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二)七成商品类值正增长。一季度,从限额以上商品零售类值来看,统计监测的20个商品类值中,13个商品类值实现正增长,增长面约七成。其中通讯器材类增长46.8%,增速最为突出。一方面反映在新兴数字技术加速发展的背景下,以通讯为代表的高技术产业快速发展,产品更新换代步伐加快。另一方面源于国家与地方政府关于3C数码产品“以旧换新”补贴政策成效显现。
(三)汽车消费“压舱石”地位稳固。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汽车特别是新能源汽车消费依然空前高涨,尤其是在今年汽车消费“以旧换新”政策补贴和大型车展促销费补贴活动刺激下,新能源汽车消费成为消费市场的增长极。一季度,汽车类零售额18.31亿元,累计同比增长17.1%,其中,新能源汽车零售额7.02亿元,累计同比增长72.2%,占汽车类商品比重为38.3%,占比较去年同期提高12.2个百分点。汽车类消费拉动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长8.7个百分点,其中新能源汽车消费拉动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长9.6个百分点。
(四)吃穿类消费稳步增长。随着“乐购东胜·共享暖城”、三八妇女节百万消费券发放,东胜区各大商场超市消费氛围浓厚,吃穿类消费增长稳定。一季度,限额以上粮油食品类实现零售额2.02亿元,同比增长8.0%;烟酒类实现零售额0.85亿元,同比增长42.7%;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实现零售额5.03亿元,同比增长3.7%。
(五)线上销售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电子商务、“线下体验+线上销售”数字经济与实体产业融合发展,线上销售同时参与促消费活动,网络消费加快发展。一季度,东胜区限额以上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销售额4.17亿元,同比增长37.6%,增速高于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25.1个百分点,拉动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长3.7个百分点,占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的12.1,较去年同期占比提高2.2个百分点。
二、制约因素
(一)消费市场结构结构仍需优化。从商品类值来看,20类商品零售中,汽车类占比较大,占商品零售额达53.0%,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占商品零售额14.6%。商品零售市场结构不平衡,过度依赖单一商品,一旦相关商品因市场波动、政策调整等因素出现供应短缺或需求下降,零售市场将受到严重冲击,抗风险能力减弱。
(二)部分升级类商品销售下滑。一季度,受金价持续上涨、消费者消费降级等影响,消费者购置化妆品、日用品追求更便捷和更高性价比的网购平台等因素,东胜区限额以上金银珠宝类、化妆品类、和日用品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同比下降8.1%、0.6%和0.6%。这三类商品增速分别低于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速20.6、13.1和13.1个百分点。
(三)限上市场住餐行业规模小。一季度,64户限额以上住餐单位餐饮收入2.12亿元,占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总额的6.1%。住餐业虽有所回暖,但由于规模小、占比低,仅拉动限上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0.4个百分点。
(四)新入库企业增长动能不足。2024年年底至3月份,东胜区新增入库限上批零住餐企业21户,个体2户,累计实现零售额1.44亿元,拉动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长0.8个百分点,拉动作用不明显,新入库企业规模较小,其中近八成企业为小微型企业。
三、对策建议
(一)优化市场结构,逐步均衡商品类值比重。加大持续经营向好单位入库纳统力度,引入规模较大、辐射带动作用强的批零住餐企业,引导鼓励企业开展即时零售等新业态销售,发展线上业务,拓展销售渠道。同时发挥政府作用,加大财税、金融、投资等政策支持力度,引导商家适度让利,形成更新换代规模效应,为东胜区消费品市场的持续稳定增长注入新的活力。
(二)创新消费模式,不断培育新型消费热点。通过大力发展直播带货、社交电商、社群团购等,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催生更多消费新业态。顺应消费升级趋势和时尚潮流,丰富智能家居、养老托幼、医疗保健、国潮用品等消费供给不断培育新型消费热点,提振消费信心。融合文娱旅游、体育赛事、美食节、演唱会等聚集人气,带动住宿餐饮业发展壮大。
(三)强化政策引领,持续挖掘市场消费潜能。细化落实国家、自治区、市、本地政府各项促消费政策,充分发挥消费券对经济的带动作用,总结一季度消费券发放活动成效,继续围绕家电家装、数码产品、汽车等重点领域,实施各类提振促消费活动,充分释放消费潜能,推动形成“需求增加-企业扩大生产-企业用工增加-居民收入增长-乐观消费预期”的良性循环,激发新一轮消费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