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东胜区经济现状
2021年,东胜区地区生产总值860.4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7%,两年平均增长3.6%。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0.2:43:56.8,同比增长9.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6亿元,同比增长2.9%,两年平均增长0.8%;第二产业增加值369.64亿元,同比增长12.5%,两年平均增长1.2%;第三产业增加值488.93亿元,同比增长8.3%,两年平均增长5.1%。
农牧业生产稳中向好,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占GDP比重0.2%,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0.1%;工业生产稳中有进,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1%,总产值同比增长66.9%,工业占GDP比重为34.2%,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5.9%,拉动GDP增长2.5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稳中提质,同比增长26.1%,三次产业投资结构为0.6:14.4:85,建筑业实现增加值75.18亿元,同比增长20.9%,占GDP比重为8.7%,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7.3%,拉动GDP增长1.7个百分点;消费市场稳中向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33.06亿元,同比增长8.6%;服务业稳步恢复,占GDP比重为56.8%,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6.7%,拉动GDP增长5.5个百分点。
二、东胜区核心竞争力
(一)东胜区的比较优势
东胜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鄂尔多斯高原中东部,较为突出的比较优势有:
一是区位优势:东胜区是内蒙古自治区“呼包鄂”经济金三角一极,是呼包鄂榆城市群的重要节点城市,也是全市主城区。
二是自然资源优势:东胜区所处地质构造位置是一长期稳定发展的大型沉积盆地,储量最多的是煤,东胜区位于“煤海”之上,煤炭资源在境内无论储量、规模、勘探程度还是发展远景,均居矿产资源之首,属国家重点开发的东胜煤田的一部分。其次有油页岩、天然气、黄铁矿、泥炭、软质耐火粘土、石英砂、石灰石等矿产资源,已探明的矿种30多种,共有矿床、矿点24处。其中,油页岩作为境内的重要资源,有待于开发利用,天然气是境内新型能源和化工原料资源。
三是社会优势:东胜区地区综合实力强劲,先后荣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建设示范区等十多项荣誉称号。
(二)东胜区的竞争优势
近年来,在东胜区委和政府的不断努力下,综合实力不断提升,竞争优势不断增加,其中较为突出的有:
一是绒纺煤炭等传统产业提质发展。世界最大羊绒加工企业—鄂尔多斯羊绒集团总部设在东胜,以“鄂尔多斯”品牌为引领,带动绒纺产业集群化、规模化发展,打造了内蒙古原绒交易中心和绒纺制品交易中心,被评为“中国羊绒产业名城”,2021年,羊绒衫产量419.01万,同比增长27.5%。件煤炭产业有力支撑规模以上工业经济平稳增长,2021年规上采矿业总产值362亿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66%,采矿业增加值259亿元,占GDP比重30%。与此同时,煤炭产业绿色化、智能化、洁净化发展不断深入推进,2021年新增自治区级绿色矿山4座,复垦绿化矿山1000公顷。
二是装备制造产业集聚发展。围绕发展汽车整车制造及零部件加工、能源装备制造、电子信息、节能环保、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初步形成以京东方为代表的电子产品制造产业集群,以奇瑞汽车为代表的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产业集群,以中车风机、叶片制造为代表的能源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以久科环保为代表的节能环保产业集群,以锂佳电池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集群。2021年,汽车产量54488辆,同比增长88.2%;生产液晶显示屏9115万片,同比增长39%。
三是交通网络日趋完善。经东胜东站至呼和浩特动车开通运行,东胜至鄂尔多斯机场告诉建成投用,完成G65东胜至包头段改扩建工程等,使东胜区公路铁路运输里程达1300余公里,初步形成9个物流园区,2021年,规模以上交通运输企业个数增加至26户,营业收入增加至131.25亿元,同比增长15.1%。
四是文化旅游产业不断发展。东胜区现有文化馆及分管24处、图书馆及分馆141处、智慧书屋2处,2021年共举办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和专题展览10余场,结合数字文化馆、数字图书馆、数字博物馆等东胜文旅云平台,大大提升城市品质。深入实施全域旅游、四季旅游战略,现有4A级景区5处、星级酒店12家,旅游日接待能力最高达10万人次,成功创建为自治区首家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区,鄂尔多斯野生动物园和万家惠欢乐世界被评为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单位。2021年着力推动九成宫草原漫瀚调文化旅游区等3个重点文旅项目建设落地,全年接待游客292.7万人次,同比增长11.9%,实现收入83.4亿元,同比增长19.7%。
五是民生保障更有温度。2021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5863元,同比增长7.2%,每百户居民家用汽车拥有量及接入互联网的手机量分别达到95辆、211部。健康养老产业加快发展,让群众享受到更加便捷、优质的服务,2021年,共有建成各类养老服务机构38家、社区老年助残场所8个、社区老年活动室87个,床位总数4193张,核心城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达80%。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成为自治区第一个实现“双高普九”和首批“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的旗区,2021年共招考引进教师515人,完成49所学校维修改造,新投入使用2所小学、3所幼儿园,小学、初中入学率均为100%、升学率分别达到100%、97.6%。医疗卫生事业持续发展,2021年共有各级各类医疗机构441家,共有床位4566张,专业技术人员5781名,每千人拥有卫生机构床位数7.95张,拥有卫生技术人员数10.1人。就业创业环境更加优越,2021年共开展各类技能、创业培训1644人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588万元,开展网络及线下招聘会6次,提供就业岗位14000个,新增就业538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2%。
六是全面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全力打造“审批更少、流程更优、机制更活、效率更高、服务更好”的营商环境,初步建成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审批服务体系,开通59个部门“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全程网伴率”“最多跑一次”比率高达94%和100%,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2021年东胜区共有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46户,增加值同比增长99.7%,产值同比增长83.9%;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3.9%;民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19.65亿元,同比增长8.5%。
三、各个层面的经济发展战略
(一)国家层面。“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瞄准六大主要目标: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来源:新华网)
(二)自治区层面。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2020年12月28日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届委员会第十三次全体会议通过)。“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自治区现代化建设各项事业实现新的更大发展。经济转型取得重大突破,改革开放迈出重要步伐,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明显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重大进步,民生福祉达到更高水平,治理效能得到新的提升。(来源:内蒙古日报)
(三)市级层面。《鄂尔多斯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经过五年不懈努力,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现代化建设各项事业实现新的更大发展。在呼包鄂乌协同发展及呼包鄂榆城市群建设中的引领作用更加突出,在自治区经济发展中的“压舱石”“排头兵”作用更加突显。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转型发展取得新突破,创新发展形成新优势,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民生福祉得到新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取得新进展。
四、东胜区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提升建议
结合《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及目前东胜区具备的核心竞争力,建议如下:
(一)持续推进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东胜区2009-2020年第二产业占GDP比重接近40%,2021年规上采矿业总产值362亿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66%;采矿业增加值259亿元,占GDP比重30%。此外,采矿业对煤机制造等拉动作用比较强。可见,当前及今后相当长的时间,煤炭消费仍将是一次能源消费中的绝对霸主。新时代的能源体系,要求煤炭进一步发挥“压舱石”作用。
“十四五”时期,煤炭行业将进入高质量发展攻坚期。煤炭行业要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要素优化配置,以安全保量、及时供应,且经济、环境等成本越来越低为目标,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煤炭的需要。
具体而言,一是要继续加强政府、煤企、煤矿、工人以及产品等全要素的发展。以煤为基础,加大研发力度,力争形成综合能源供应体,使产品精细化、系列化,满足多层次需要。加大培训力度,使煤矿工人向技能型人才转变。将生态恢复与开采同步,切实改善井下、井上环境;二是继续要加强包括资源勘探、矿井建设、煤炭开采、退出恢复及利用等各方面、全过程的发展。将安全、绿色、转型升级和人力资源等切实贯穿到发展的全过程。
(二)充分发挥装备制造工业园区整合优势。经过十余年的建设发展,园区基础配套功能完善,产业发展初具规模,先后被评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国家火炬鄂尔多斯汽车及关键零部件特色产业基地、自治区沿黄河沿交通干线优秀园区、自治区高新技术特色工业产业化基地等。
根据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下发《关于鄂尔多斯装备制造基地升级和更名的批复》(内政字[2019]81号)文件精神,用好国家、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对园区的支持政策,抓住高新区发展机遇,加大高端制造业招商引资引智力度,做大做强奇瑞、京东方等现有装备制造业,培育新能源装备等产业,加强区域间协作、企业间合作,提高配套能力,充分发挥园区集聚、辐射和带动作用,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
(三)大力探索绒纺产业潜能。改革开放以来,东胜区涌现出一批优秀的企业及企业家,其中以鄂尔多斯集团为代表的绒纺行业企业,始终不懈努力奋斗,破旧立新、与时俱进,紧紧围绕“鄂尔多斯 温暖全世界”理想,乘势而上,实现了大踏步的前进,成为全球绒纺产业的一流企业。
今年,东胜区正在进行“比学赶超”,作为呼包鄂城市群的核心地区,可以借鉴呼和浩特以亿利、蒙牛等乳业巨头为龙头,大力发展高端乳品产业及衍生行业和包头以包钢为中心大力发展包钢工业园区的经验,推动轻纺工业园区发展。
目前,东胜轻纺工业园区已具有完善的基础配套设施、优美便利的生产生活环境以及优质的服务政策。要继续大力支持龙头企业优化生产组织形式、注重品牌建设、技术创新和市场开拓;鼓励中小绒纺企业引进智能化、信息化生产线,建设智慧工厂。在园内形成集中集聚、分工协作的生产关系,打通羊绒全产业链,打造中国羊绒产业名城,进一步提升羊绒产业的话语权,实现经济增长及人口就业等问题。
(四)更加注重乡村产业发展。我区在乡村振兴统筹发展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成立了创新、创业人才领导小组,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结合我区实际情况,建成了面向全市、逐步辐射拓展到呼、包、银、榆等周边地区的优质项目,进一步拓宽村民增收渠道。
乡村是文化的宝库,农耕文化、乡村手艺、乡村景观、乡村节日与习俗等对人的心理和行为具有感化、感染或教育功能,优秀的乡村文化更是吸引消费的一大亮点。拿餐饮来说,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趋向惬意的农家小院,地道的本地特色。我区历史悠久,特色美食远近闻名,自“美丽乡村建设”行动以来,农村基础设施相对完善,为发展乡村美食提供了基础保障。
餐饮产业只是乡村产业的一部分,应充分利用我区城市化率高,乡村基础条件好的优势,充分利用乡村振兴战略机遇,更加注重乡村产业的发展,解决农村人口再就业问题,使乡村经济更加繁荣。
(五)继续提升城区功能,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我区在治安、教育、营商环境等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平安东胜”“数字东胜”名副其实。在原有成绩的基础上建议:
一要完善装备制造基地等相对较偏远区域的配套设施,如供职工业余消费的美食、体育、娱乐等场所,供出行更方便的交通运输方面的优惠政策等,使人才招得来、留得住。
二要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营商环境是地区经济发展的关键,是区域发展的重要前提,李克强总理特别强调:“优化营商环境不仅是当前政府改革的一个着力点,也是经济发展最大的潜力所在。优化营商环境就是解放生产力,就是提高综合竞争力!”我区正在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进一步改善营商环境对于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培育竞争新优势具有全局意义。企业的投资和生产经营活动是地区经济增长的直接动因,而最能影响企业投资决策的因素就是营商环境。在塑造“亲”“清”政商关系基础上,依法、透明建立政府与市场的良性互动模式,提高办事效率,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让企业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激发企业的投资热情、开发创新激情,从而为地区经济实力的提升注入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