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按照鄂尔多斯市农牧局《关于印发2024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鄂农牧发〔2024〕208号)文件要求,为保障项目有效落实,继续巩固推进我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水平,现就东胜区2024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工作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总体要求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农技推广体系要稳定队伍、提升素质、回归主业,强化公益性服务功能"重要指示,紧扣保障粮食安全、粮油作物等单产提升和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任务,组织引导基层构建完善农技推广体系,扎实履行促转化、推技术、做展示等公益性职能,强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条件建设。以深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为抓手,创新体制机制,强化职责履行,培育精干专业推广队伍,加大技术示范展示推广力度,普及应用信息化服务手段,提升农技推广服务效能。为东胜区农牧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提供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
二、主要目标
2024年东胜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工作实施的主要目标:
(一)培育100个农牧科技展示户。
(二)建设3个农牧科技试验展示场所:奶牛科技试验展示场所1个、种植科技试验展示场所1个、肉牛科技试验展示场所1个。
(二)选聘农牧业技术指导员20名,农牧业专家3名,特聘农技员3名(其中至少1名防疫员)。
(三)农技人员使用“中国农技推广”APP比例超过90%,农技人员通过信息化手段开展农技推广服务的比例超过80%。
(四)对不少于1/3以上的编制内基层农技人员(农技推广机构人员)进行5天以上脱产业务培训,其中异地培训(出旗区)人数不低于培训人员总数的60%。
三、主要任务及补助内容
(一)确保年度各项重点工作有效落实。提升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公益性职责,积极调动各级、各部门农技推广力量,全面支撑稳粮保供、“菜篮子”产品供给、应对农业重大自然灾害和病虫害、脱贫产业发展等重点落实任务。
(二)确立主导产业与主推技术。根据我区农牧业生产及发展实际,确立了玉米无膜浅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为我区2024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的主推技术。
(三)建设农牧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围绕项目确定主导产业。按照示范推广到位、培训指导到位、产业引领到位的要求,由乡镇遴选上报,经项目实施单位审定,选出建设基础条件较好的3个农牧科技试验展示场所,每个展示场所试验展示1项以上先进适用技术模式,开展2次以上观摩培训活动。按照开展试验展示的需求给予每个试验展示场所每项目年度15万元的物化补助,主要用于购买种子、农药、肥料、灌溉设备、饲料玉米、种畜禽、冷冻精以及开展示范、推广应用等所需物资。与试验展示场所签订技术试验展示协议,统一竖立“全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标牌。
玉米试验展示基地:位于铜川镇枳机塔村,基地种植青贮及粮饲兼用玉米400亩。示范技术:1.玉米无膜浅埋滴灌技术。
奶牛试验展示基地:位于铜川镇枳机塔村,占地80亩,养殖奶牛1700余头。示范技术:1.奶牛冷配技术(人工授精)
肉牛试验展示基地:位于泊江海子镇漫赖村,养殖弗莱维赫品系肉牛120余头。示范技术:肉牛育肥养殖技术(饲草料配方、养殖管理)
(四)培育农牧科技展示主体。立足农技推广补助项目任务要求和产业发展需求,按照“选好一个、带动一片、致富一方”的原则,遴选能力较强、乐于助人的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带头人、种养大户、乡土专家等作为农牧科技展示主体。农牧科技展示户的遴选按照公平、公正、公开和农户自愿的原则,由各乡镇推荐,经项目实施单位审定,选出100户农牧科技展示主体。每户每年度给予1000元物化补助,主要用于购买种子、农药、肥料、饲料玉米、等物化补助,其中玉米试验展示主体60户,奶牛试验展示主体15户,肉牛试验展示主体25户。通过技术指导、技术培训等方式,传授配套集成、简单易学的种养、防灾减灾和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省工省力、节本增效的新型农机具,提供农牧业生产投入品供给和农产品供求等信息,提高示范主体整体的自我发展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强化技术指导和咨询服务。
(五)选聘技术指导专家及技术指导员。根据农牧业主导产业的分布,从农牧局系统在职体技术骨干中选聘3名技术过硬的技术专家(种植业2名,养殖业1名),20名具有专业技术职称或取得专业资格证书、有较高专业技术水平、有较强工作责任心、有一定奉献精神、有丰富的农村工作实践经验的农牧技术指导员(种植业12名,养殖业8名)。每名农技指导员服务科技展示主体不少于3个,对每个主体上门指导服务次数不少于5次,每名专家及农技人员在“中国农技推广APP”上传服务日志和图片不少于50篇,线上互动问答不少于50条,农牧科技展示主体抽样满意度超过95%,农技推广公共服务对象抽样满意度超过70%。对聘用的技术指导员进村入户开展技术指导服务给予每项目年度每人3000元技术服务补助,对聘用的农牧业专家给予每项目年度每人8000元技术服务补助。通过专家、技术人员的现场指导,使农牧业科技含量有所提高,农牧民技术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六)实施农技推广服务特聘计划。从乡土专家、种养能手、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技术骨干中招募3名特聘农技员,其中种植业1名,养殖业2名(含特聘防疫员1名)。招募程序是发布需求、个人申请、技能考核、研究公示、确定人选、签订服务协议。协议签订后在中国农技推广信息平台填报。每人撰写并提交工作总结2篇。
(七)开展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计划。联系协调内蒙古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开展阿尔巴斯山羊肉手扒肉、羊骨太汤预制菜的示范技术推广。研究加工新工艺,包装新材料的应用,探究开胃小菜的制作新方法。提高我区农畜产品的加工率,推动我区预制菜产业的良性发展。
(八)加强农技推广队伍建设。组织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在职技术人员、项目技术指导员参加自治区农牧厅统筹开展的知识更新培训。同时举办旗区级培训班,年度内对农技人员及农牧科技展示户集中培训不少于2次。鼓励支持基层农技人员通过脱产进修、在职研修等方式学习专业知识,提升服务能力。
(九)加强农技推广服务信息化建设。发挥信息服务高效便捷、覆盖面广等优势,提高中国农技推广信息平台覆盖面,引导广大农技人员和专家使用“中国农技推广”信息平台在线开展业务培训、问题解答、互动交流等技术服务,鼓励广大农民和新型经营主体利用信息平台获取服务信息。进一步提高农技人员、专家教授和生产经营者对平台的认识度和使用率。优化“中国农技推广”手机APP运行管理,农牧系统农技人员使用手机APP比例超过90%,通过信息化手段开展农技推广服务的比例超过80%。
加强年度任务线上考核和成效展示。安排专人高质量完成线上动态及考评信息录入工作,实时展示年度任务进展动态和取得效果,全程线上动态填报年度任务支持的展示场所、人员培训、展示主体、协同推广。承担年度任务所有专家、特聘农技员、服务主体在中国农技推广信息平台填报服务做法和具体成效。
四、经费使用安排
按照鄂尔多斯市农牧局补助项目任务及资金分配,东胜区农牧局2024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上级下达资金共计98.8万元,主要用途如下:
补助项目经费使用计划表
旗区 |
东胜区 |
|
项目 |
投资金额 (万元) |
建设内容 |
1.技术推广服务补贴 |
10.8 |
聘用技术人员进村入户开展技术服务补助6万元。聘请技术专家补助2.4万元;开展“特聘计划”,特聘农技员补助2.4万元。 |
2. 科技示范补助 |
58.5 |
农牧科技试验展示主体物化补助10万元(户/1000元);农牧科技试验展示场所物化补助45万元(试验展示场所/15万元)。项目实施资料印刷、各种牌匾制作、《农业技术推广法》实施30周年普法宣传、等其他宣传广告费用3.5万元。 |
3.技术人员能力提升补助 |
10 |
农技人员、业务骨干进行知识更新,异地研修、集中培训、考察学习的学费、教材、差旅、食宿、交通等费用;旗区组织项目指导员、示范主体、种养殖户培训、实地观摩所需要的资料费、讲课费、食宿费、场地费、交通费等共计10万元。 |
4.农牧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 |
19.5 |
优质预制菜应用与创新示范技术推广(东胜区农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站) |
合计 |
98.8 |
|
备注 |
2024年该项目上级划拨资金合计98.8万元,其中推广补助项目79.3万元,重大技术协同推广项目19.5万元。 |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为确保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建设的质量,成立以农牧局局长任组长、财政局、审计局等相关单位及乡镇主要领导为成员的项目领导小组,项目主管部门为区农牧局。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推动政策到位、人员到位、资金到位,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
项目领导小组:
组 长:王明英(农牧局局长)
副 组 长:马富强(农牧局副局长)
成 员:王永刚(财政局副局长)
王永强(泊江海子镇副镇长)
乔 磊(罕台镇副镇长)
张 鑫(铜川镇副镇长)
乔 平(农牧技术推广中心主任)
武俊丽(农牧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
孙建平(农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站主任)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农牧局农牧技术推广中心
(二)加强资金管理,建立补助项目资金使用公示制度。东胜区农牧局对下达的补助项目资金严格按照《农业相关转移支付资金管理办法》及相关财务规章制度,细化支出范围,明确资金使用用途,确保专款专用。建立补助项目资金使用公示制度,对农牧业科技示范主体、科技示范基地、技术指导员、特聘农技员等资金使用信息在东胜区范围内进行公示,同时上报市农牧局科教科。
(三)严格项目管理工作。合理制定项目管理办法,明确项目实施的目标、内容、责任及资金使用要求。与技术专家、技术指导员、示范主体、示范基地签订服务协议书,保证项目实施工作有序开展,以项目建设进度、示范主体培育、示范基地建设、农牧业技术人员培训及农民满意度、技术入户率和农牧业产业发展作为绩效考评的重要指标,公开工作任务,强化群众监督。按项目要求竖立示范基地标牌,悬挂示范户门牌,技术指导员佩戴胸牌,规范填写技术指导员手册,加强档案管理,做好中国农技推广线上录入工作,确保项目工作严格有序进行。
(四)加强项目绩效考评。继续将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实行延伸绩效管理,建立绩效考核机制,完善考评指标体系,通过线上考评与线下考评相结合等方式,对农技人员的工作完成情况、满意度和技术水平等进行综合全面评价,将考核结果直接与绩效奖励、技术补助挂钩。
(五)加强交流宣传。充分挖掘任务实施中的有效做法和成功经验,总结典型模式,积极宣传推广2024年4月26日经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第二次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通过现场观摩、典型交流等方式和网络、报纸、电视、直播、短视频等渠道进行宣传。总结宣传农技推广体系在保障农牧业生产中涌现的典型人物和做法等,全方位展示农技推广体系良好形象和作用发挥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