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建联动机制,提供家庭工作组织保障
将《家庭教育促进法》相关内容纳入《东胜区妇女儿童发展规划(2021-2030年)》,建立健全由区委领导、政府负责、妇儿工委统筹、宣传部、妇联、教体局、司法局等多部门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推动健全完善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协同育人机制。建立东胜区青少年工作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由区委宣传部、关工委、教体局、妇联、团委、民政局等10个部门组成,各自结合本职工作,形成合力,推进文明家庭工作融合发展。从“妇女儿童与教育”“妇女儿童与健康”“妇女儿童与环境”“妇女与家庭建设”“儿童与安全”“儿童与家庭”等多个领域,明确文明家庭建设工作目标任务和工作举措,将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综合发展列入妇联工作的重要目标。目前,《东胜区妇女儿童发展规划(2021-2030年)》已在组织实施中,并争取到自治区项目资金10万元,用于实施“三孩”政策下加强围产期保健健康教育和“心守护”关爱少年儿童心理健康服务两个项目。
二、搭联动平台,实现家庭工作全覆盖
一是整合资源创新建立“1+1+N”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即宣传部联合妇联、教体局、检察院、关工委共同建立1个区级家庭教育指导中心,联合家庭教育协会等几家社会组织共同建立1个家庭教育联盟,打造正德书院、燕之教育等多所家庭教育基地,构建家庭教育综合服务网络。依托各阵地举办“建设文明家庭”“家风专题课”“婚姻必修课”“家长大讲堂”“父母教练课”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等线上线下活动、讲座近万场。二是聘请了57名家庭教育指导师,招募了100余名家庭教育志愿者,包括各学校、幼儿园校园长、德育校长和教师,各社会组织志愿者及心理咨询师,开展家庭教育“点单式”服务,为广大家长在教育孩子成长过程中遇到的有关学习困难、心理健康、品德培养等方面给予正确的指导解答服务。通过建立服务清单、居民点单、妇联派单、基地接单等流程,让家庭教育满足居民个性化需求,使送课到基层有深度、有温度、有精准度。三是全方位加强未成年人文体活动设施、场所建设,在全区78个社区、27个村建立“妇女儿童之家”,在学校、社区建立家长学校154所,在节假日和放学后免费向未成年人开放。按照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的途径,着力健全“三结合”的教育网络,打造“零距离”家庭教育服务新模式。四是建设完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和社区妇女之家、儿童之家、家长学校等,每月组织社区(村)家庭开展健康公益、亲子娱乐、邻里文化等丰富多彩的家庭文体活动,为家庭间搭建沟通交流、分享互助平台,推动更多“小”家融入“大”家。面向社会开展婚育指导、家庭关系咨询等服务,在志愿服务平台开设服老助残、绿色出行等特色项目,通过以家庭为单位参与志愿服务项目,以“点”带“面”,倡导社区邻里帮、带、传,在社区(村)形成互帮互助的良好风尚。五是依托各党群服务中心、社区(村)活动基地等,通过研讨、学习、交流等形式,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重要论述内容,把家风德治充实到“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组织生活中,引导广大党员和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家庭观、亲情观,强调注重廉洁修身,廉洁齐家,以纯正家风涵养清朗党风政风社风。结合东胜区各项特色工作,引导党员干部在管好自己的同时教育好子女和亲属,带头做家庭美德和家庭文明的践行者,并不断带动身边人,使更多家庭成为文明家庭建设的参与者、获得者。
三、完善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典型示范效力
创新构建“五个联通机制”,印发《东胜区文明家庭志愿服务激励褒奖制度(试行)》,增强文明家庭的社会尊重和认同,进一步增强文明家庭的桥梁纽带作用,实现家庭发展和志愿服务有效的双赢。一是文明家庭参与志愿服务业绩联通“绩效考核”评价。将文明家庭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纳入区委政府实绩考核体系,占宣传思想和精神文明建设考核分值的10%;同等条件评优选先、选拔录用积分多者优先。文明家庭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参与率须达到30%,户均每年从事志愿服务时间须达到20小时以上。二是文明家庭志愿服务时长联通“积分银行”兑换。对文明家庭进行星级评定,根据服务时长,确定一至五星级文明家庭。采取线上注册和线下公益的形式统一标准兑换积分。三是文明家庭志愿服务积分联通“爱心超市”商品置换。超出星级评定时长兑换的积分,可提取50%通过爱心超市置换商品。四是文明家庭志愿服务激励褒奖联通“暖城基金”保障。设立了文明家庭志愿服务专项基金——暖城基金,主要用于为文明家庭志愿者购买保险、专业培训、表彰奖励等,为志愿者提供贴心的保障服务。五是文明家庭志愿服务消费联通“积分流转”使用。鼓励文明家庭积极参加志愿服务,年老体弱等没有志愿服务能力的群体可以通过近亲属累计的积分换取服务。
四、抓联动活力,增强家庭工作影响度
一是注重发挥先进典型带动作用,深入挖掘整合本土文明家庭资源,组建“好家风”宣讲团,围绕“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举办“建设文明家庭”系列讲座、女子学堂、男子学堂、“婚姻必修课”“最美家庭研讨会”等线上线下活动1000多场,深入开展好家风好家训宣讲活动,线上线下举办“好家风进万家,北疆儿女爱中华”“激扬家国情 奋斗新征程—弘扬好家教 传承好家风”等各类家庭教育系列专题讲座,累计50多万人受益。二是开展庆六一“少年儿童心向党 关爱守护伴成长”“把爱带回家--送法到家 让孩子健康成长”等系列主题活动,共计4000余名家长和未成年人参与活动;开展“把爱带回家——暖童心护成长”寒暑假未成年人关爱服务活动近百场,参与志愿服务人数达800人,走访慰问未成年人共300余人,结对帮扶未成年人88人,受益家长及未成年人近2000人,组织开展“春蕾计划”项目助学金捐助活动,2022年共筹集爱心捐款39740.28元,共资助东胜区23名家庭贫困、品学兼优的女学生;三是在学雷锋日、环保日、地球日、读书日等主题活动日期间积极组织辖区未成年人开展“做小小志愿者”“中华经典诵读”等道德实践活动,并在学校、社区开展亲子互动等活动。同时,组织动员辖区企事业单位力量,利用春节、国庆等时间节点加强对困难家庭、流动人口家庭关爱帮扶力度,形成了良好的家庭文明风尚和社会风尚。四是以开展寻找“文明家庭”活动为统领,深入推进“最美家庭”“平安家庭”“五好家庭”“石榴籽家庭”等家庭创建活动近百场,涌现出东胜区级“文明家庭”55户、市级20户、自治区级2户。五是充分发挥“12338”维权热线和维权服务站作用,依托“安睦隆”维权服务项目、“心守护”关爱少年儿童心理健康服务项目,调解婚姻家庭纠纷97起。利用“三八”维权周等时间节点,开展“同心向未来 送法进家庭”“安睦隆-与法同行、知法守法”等活动,鼓励家庭成员主动地参与到普法守法行动中来。充分利用新媒体、相关部门自媒体以及妇联系统、家教阵地等载体,以趣味活动、专题讲座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全方位开展《反家庭暴力法》《家庭教育促进法》《内蒙古自治区反家庭暴力条例》《内蒙古自治区家庭教育促进条例》等宣传工作,引领更多家庭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目前已举办“送法进万家”系列讲座等线上线下活动近百场,发放宣传资料近万份。
下一步,东胜区将继续引导全社会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增进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一是持续深化“1+1+N”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通过党政推动、部门联动、社会互动等方式提升东胜区家庭工作的整体水平。二是继续提升各类家庭工作阵地建设,推进家庭工作指导师专业化水平,壮大家庭工作志愿者队伍与辐射面,创新家庭工作品牌。三是持续发挥好“12338”维权热线和维权服务站作用,将《反家庭暴力法》《家庭教育促进法》等相关法律纳入今后普法工作重点,形成全员知晓、重视、参与的良好氛围。四是继续大力选树家庭典型,提升文明家庭、最美家庭、五好家庭、平安家庭、石榴籽家庭等建设影响力,以典型家庭示范带动更多家庭向善向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