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社区、各科室、各生产经营单位:
现将《公园街道办事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东胜区公园街道办事处
2017年7月24日
东胜区公园街道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实施方案
根据《东胜区安委会关于建立完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通知》(东安发〔2017〕7号)的要求,结合我街道实际制定公园街道办事处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实施方案。
一、总体思路和工作目标
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市政府以及市安委会和区委、区政和区安委会关于建立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重大决策部署,强化安全发展理念,创新安全监管模式,加强安全生产工作,有效遏制较大以上事故发生,保障辖区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准确把握安全生产的特点和规律,坚持风险预控、关口前移,推行安全风险分级管控,进一步强化隐患排查治理,把风险控制在隐患形成之前、把隐患消灭在事故前面。建立健全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双重预防机制,实现企业安全风险自辨自控、隐患自查自治,形成政府领导有力、部门监管有效、企业责任落实、社会参与有序的工作格局,提升安全生产整体预控能力,夯实遏制较大及以上事故的坚强基础。
二、主要内容
(一)全面开展安全风险辨识。各科室、各社区要指导推动管理范围内的企业,制定适合企业自身特点的安全风险辨识程序和方法,全面开展安全风险辨识。企业要组织专家和全体员工,采取安全绩效奖惩等有效措施,全方位、全过程辨识生产工艺、设备设施、作业环境、人员行为和管理体系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做到系统、全面、无遗漏,并持续更新完善。
(二)科学评定安全风险等级。企业要对辨识出的安全风险进行分类梳理,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确定安全风险类别。安全风险评估过程要突出遏制较大及以上事故,高度关注暴露人群,聚焦重大危险源、劳动密集型场所、高危作业工序和受影响的人群规模。安全风险等级从高到低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示。其中,重大安全风险应填写清单、汇总造册,并报属地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要依据安全风险类别和等级建立企业安全风险数据库,绘制企业“红橙黄蓝”四色安全风险空间分布图。
(三)有效管控安全风险。企业要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针对安全风险特点,从组织、制度、技术、应急等方面对安全风险进行有效管控。要通过隔离危险源、采取技术手段、实施个体防护、设置监控设施等措施,达到回避、降低和监测风险的目的。要对安全风险分级、分层、分类、分专业进行管理,逐一落实企业、车间、班组和岗位的管控责任,尤其要强化对重大危险源和存在重大安全风险的生产经营系统、生产区域、岗位的重点管控。企业风险评估和管控措施要实行动态管理,确保安全风险始终处于受控范围内。
(四)实施安全风险公告警示。企业要建立完善安全风险公告制度,加强风险教育和技能培训,确保管理层和每名员工都掌握安全风险的基本情况及防范、应急措施。要在醒目位置和重点区域分别设置安全风险公告栏,制作岗位安全风险告知卡,标明主要安全风险、可能引发事故隐患类别、事故后果、管控措施、应急措施及报告方式等内容。对存在重大安全风险的工作场所和岗位,要设置明显警示标志,并强化危险源监测和风险预警。
(五)建立完善隐患排查治理体系。企业要建立完善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制定符合企业实际的隐患排查治理清单,明确和细化隐患排查的事项、内容和频次,并将责任逐一分解落实,推动全员参与排查隐患,尤其要强化对存在重大风险的场所、环节、部位的隐患排查。对于排查发现的一般事故隐患,做到责任、措施、资金、时限和预案“五落实”,实现隐患排查治理的闭环管理。对于排查发现的重大事故隐患,应向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报告,同时制定并实施科学的隐患治理方案,隐患整治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停产停业或者停止使用相关设施设备,及时撤出相关作业人员,必要时向当地人民政府提出申请,配合疏散可能受到影响的周边人员。要通过与政府部门互联互通的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统,全过程记录报告隐患排查治理情况。
四、实施步骤
(一)筹划部署阶段(2017年7月底前)
引导企业将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工作与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管控,以及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在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的创建、运行过程中开展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督促企业根据人员、设备、环境和管理等因素变化,持续进行风险辨识、评估、管控与更新完善,持续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实现双重预防机制的持续改进。
(二)全面实施(2017年8月至2018年7月底)
各科室、各社区、辖区企业单位要组织对公共区域内的安全风险进行全面辨识和评估,根据风险分布情况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确定区域安全风险等级,结合企业报告的重大安全风险情况,汇总建立区域安全风险数据库,绘制区域“红橙黄蓝”四色安全风险空间分布图。对不同等级的安全风险,采取有针对性的管控措施,实行差异化管理,对高风险等级区域,要实施重点监控,加强监督检查。
(三)街道核查阶段(2018年8月至2018年8月底)
各社区、各科室、辖区各单位要对本行政区域、本行业领域安全生产形势和生产安全事故情况进行深入分析研判,以问题为导向,加强对重点行业领域、重点区域、重点单位安全风险的管控,确保可防可控。加强对安全生产舆情和热点、敏感问题的分析预测,完善应对机制,提升应对能力。同时全面组织自查,及时查漏补缺,不断完善双重预防机制。
(四)总结验收阶段(2018年9月至2018年9月底)
街道要组织专门力量,对所辖生产经营单位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情况进行全面督查,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专项考核验收。
五、相关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街道严格落实责任,加强对安全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指导调度,推动工作落实。各社区、各科室、各辖区企业单位要针对本行业领域安全生产的特点规律,加强源头风险管控,抓好日常管理和监督检查,完善本行业领域风险预警预测和风险管控工作机制。
(二)抓好工作落实。街道准确把握和研判辖区内安全生产形势、特点和规律,制定安全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具体实施方案,明确安全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的内容、方法、步骤,切实抓好安全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
(三)努力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平台、移动终端等,加大对安全风险防控重要性的宣传,开展安全预防知识宣传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活动,面向公众传播生产生活安全知识和技能,增强公众对安全风险的辨识和应对能力。
(四)强化监督问责。街道加强对安全预防控制工作的监督和问责,建立健全事故倒查追责机制,对因安全风险管控、防范、处置等措施不落实,导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要依法依纪追究各相关责任人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