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街道“三化”工作法把脉民生实事 “三个度”

交通街道自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会商制工作开展以来,始终注重发挥人大代表作用,坚持以“三化”工作法,找准“三个度”,走出一条以实施民生实事项目破解群众“急难愁盼”事的新路子。
一是项目征集科学化,坚持民事民提,让项目确定有准度。街道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宣传征集形式,广泛征集民生实事项目,极大提升了群众对民生实事政策的知晓度、支持率和参与率。“线下”依托代表之家、各人大代表联络站、代表工作室等代表履职平台,通过召开座谈会、个别访谈、人大代表走访选民、宣传栏张贴公告等方式让项目征集实现全覆盖;“线上”依托街道公众号、居民微信群、微信小程序、网络问卷等多种途径,广泛征求辖区居民的意见和建议,实现征集意见无死角。
二是群众受益最大化,坚持以民为本,让项目实施有温度。民生实事项目征集以来,共征集到各类意见建议400余条,按照普惠性、公益性和可行性为原则,街道建立民生实事项目建议库,邀请“两代表一委员”、群众代表、专业代表和街道共同召开“民生实事项目我做主”座谈会和论证会,对征集到的意见建议进行分类、归并、删选整合,通过民生实事项目群众提、民生实事项目会商票决、民生实事项目群众监督等方式,让这些群众真正关心的好事、实事、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得到解决。
三是工作机制长效化,坚持实事干实,让项目落实有力度。街道坚持一项目一方案,明确项目包联领导、责任科室、责任人,按时间节点倒排任务,坚持台账式管理,列表式推进,确保每一项工作“到事、到人、到点”。民生实事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听取项目情况汇报,实行每月一监督、一季一通报、年度总评比,形成抓民生工作组织化、长效化工作机制。同时,街道为每一项完成的民生实事项目均设置了“民生实事项目身份证”,使项目监督持久化、项目效益长效化,让更多的人民群众共享项目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