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胜区科技“突围”工程 着力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蓄势赋能
资料来源:工信和科技局 发布日期:2024-04-30 09:15
字号:
打印: 保存:
   2024年,东胜区推深做实“科技兴蒙”行动围绕自治区提出的“五大领域”和“八大方向”,落实市委“三个四”目标任务,全面推进“三区四城”建设谋划实施战略性、引领性重大科技工程,以“点”的突破带动“面”的突围,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全面构筑“政产学研才金服用”八位一体的创新生态系统,为东胜区“闯新路、争前列、当表率”提供强有力科技支撑。

   一、基本情况

  (一)实施科技创新生态“补弱推强”行动

  全力推动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围绕创新生态全链条补弱项、锻长板,结合自治区、鄂尔多斯市科技新政2.0版,持续升级完善东胜区相关配套政策,争取政府财政科技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的比重达到2.2%以上,同步引导和促进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金融机构及创业投资等各类资本,创新金融产品,改进服务模式,搭建服务平台,为各发展阶段的科技企业提供融资支持和金融服务;细化科技人才扶持政策,升级出台东胜区人才强区二十条,将科技创新政策与人才政策有机结合,形成合力,激发创新动能持续生成并不断强化,探索由单一财力投入,向多元资金投入和其他创新要素共同投入转变,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不断创新激励机制,全面推动科技创新生态“补弱推强”。

  (二)实施科技平台“夯基垒台”行动

  充分发挥现有国家级羊绒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亿利制药甘草制剂研究开发中心等23家自治区级企业研究开发中心、天然碱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4家自治区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西部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氢能源储运应用技术院士专家工作站等2家自治区级院士专家工作站带动作用,不断提升区域总体科研水平。在新能源、新材料、低碳等领域,积极申报争创自治区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等行业重大创新平台。大力发展“风光汽屏绒智”等特色产业,扎实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力争早日建成运行并发挥创新要素集聚作用,吸引集聚全国优势科研力量,开展协同攻关。开展科技领军企业培育行动,指导企业加强科技创新投入,鼓励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产学研联盟和新型研发机构,积极支持产业集群龙头企业设立“创新飞地”。到2026年底,力争新建成国家级或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1家以上、研发平台8家以上。

  )实施标志性科技项目“引领示范”行动

  支持国家羊绒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内蒙古伊泰集团有限公司企业研究开发中心等27家自治区级研发平台积极参与国家、自治区、市重点科研任务,申请国家级研发项目和自治区、市科技重大项目。积极发展技术交易、成果转化、科技金融、绿色金融、信息技术等现代服务业,使之与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以及绿色矿山、智慧矿山等发展相适应。围绕低碳能源、前沿材料、未来网络、空天、生命与健康“五大领域和新型储能、氢能、高性能复合材料、高效催化材料、第三代半导体、算力网络、卫星通信导航、生物育种八大方向”,聚焦“四个世界级产业”,支持科技领军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等组建创新联合体实施科技重大“揭榜挂帅”项目,攻克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难题力争在热储能、智慧矿山、人工智能等领域取得一批重大原创成果。2024年,在重点产业和未来产业领域突破关键核心技术2项以上到2025,在重点产业和未来产业领域突破关键核心技术5项以上到2026年,在重点产业和未来产业领域突破关键核心技术10项以上。

  )实施科技成果转化“促进提升行动

  积极探索在“四个世界级产业”和未来产业领域布局一批先进适用技术中试基地,开展应用场景试点示范推进以平台聚要素有效凝聚创新合力。推动大模型算力平台建设,实现“绿色电网”与“智能算网”融合发展。推动“车能路云”全场景示范应用,搭建融合发展产业生态全面发挥伊泰煤基中试基地功能,加快蒙泰集团高铝粉煤灰制备铝硅合金中试基地建设,提升固废资源化利用水平。到2026年,力争打造1家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

  (五)实施科技创新载体“由势转能”行动

  推进科技创新载体扩容提质,加快构建新型科创服务体系和承载空间,以产业聚集、政策聚力、要素聚合、项目聚焦为抓手,采取多方共建、平台共用、人才共招、成果共享等模式,推动建设未来(新兴、特色)产业创新聚集区。全力支持鄂尔多斯高新区与北京中关村全面结对共建,实现提质进位,到2026年跻身全国百强并持续进位推进“走出去”和“引进来”,加强与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等科创区域合作,大力招引和落地一批高价值成果、高技术企业、高能级机构和高质量项目。支持科技、教育、人才一体化发展,拓展飞地创新、离岸孵化、协同发展等模式,推动区域协同创新和高质量发展。到2026年力争建成自治区级以上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基地、专业化技术研发与中试公共服务平台1家以上。

  )实施企业创新主体培育升级”行动

  加快推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三清零”,升级“三清零”实施方案,优化制定更为务实高效的激励政策,建立高效工作调度机制,引导企业开展研发活动。建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与财政补助、项目申报捆绑机制。对研发投入大、创新能力强、产业带动作用显著的领军企业,在项目实施、平台建设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大力培育“独角兽”“小巨人”企业,持续壮大创新主体规模,开展高新技术企业树标提质、孵化载体增量培优行动。到2024年底,高新技术企业达到40家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135家以上3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三清零”;到2025年底,高新技术企业达到43家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140家以上,6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三清零”;到2026年底,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0家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150家以上,9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三清零”

  )实施科技人才“集聚倍增行动

  进一步健全完善科技创新项目招引、人才引育、成果转化等激励举措,全面落实“人才新政2.0版”和“人才强区20条”政策,拓宽财政、金融等支持渠道,有效提高创新创业服务保障效能,持续提升地区科技创新“向心力”。以院士专家为牵引,围绕主导产业搭建创新发展平台,全力引拥有关键核心技术的顶尖人才、国家级创新领军人才,加快推动高端创新资源集聚。到2024,力争引进和培育高端创新创业人才团队1以上,引进硕博研究生及急需紧缺专业人才150名以上到2025,力争引进和培育高端创新创业人才团队3个以上,引进硕博研究生及急需紧缺专业人才300名以上到2026年,力争引进院士1名以上,力争引进和培育高端创新创业人才团队5个以上,引进硕博研究生及急需紧缺专业人才500名以上。

  (八)实施科技队伍“提质扩能”行动

  加强对科技创新工作的顶层设计、总体布局、综合协调、资源统筹、督导考核等职能。探索建立以战略科学家为代表、各领域顶尖专家参与的决策咨询机制,为科技创新工作提供智力支撑。积极推进科技部门职能优化调整,进一步加快提升科技干部队伍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打造出一支忠诚、干净、担当、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科技队伍;强化科技创新服务,有力推动全体党员干部转变工作作风,强化科技创新服务,提升科技创新保障水平

  二、进展情况

  强化研发投入提升研发能力持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不断培育和引导规上企业及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人才引进、核心技术攻关力度,提升企业科技研发能力,为产业结构转型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在新能源、新材料、现代农牧业领域持续发力,获批低碳、富碳设施农业生产技术研发示范项目1项,获批资金500万元;获批氢能源管道系统工程化应用关键技术研究项目1项,获批资金800 万元。同时,对规上企业进行“一对一”辅导,19户规上企业实现了“三清零”。2022年东胜区全社会 R&D经费7.06亿元,较上年增加0.86亿元,增长13.8%。经费总量位列全市9个旗区第二位,占全市R&D经费总量(44.13亿元)的16.0%。东胜区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与地区生产总值之比)达到0.74%,同比提高0.05个百分点,位列9个旗区第四位,同时,财政科技创新扶持力度持续加大,2022年东胜区财政科学技术支出1.34亿元,比上年增加0.28亿元,同比增长27.0%,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为1.0%,占全市财政科学技术支出的10.9%。。

  增强引育服务,加快平台建设,助力科技创新提质提速。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梯次培育机制,引导众创空间重点孵化相关技术团队,助推孵化项目尽早落地实施,成功申报自治区级众创空间1家,获批自治区级企业研发中心3家,新增认定高新技术企业7家。截至目前,东胜区国家级、自治区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星创天地等各类科技研发平台29家、高新技术企业39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31家,累计培育初创企业288家,带动就业3564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