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胜区罕台镇:持续推进人居环境整治 绘就美丽乡村“新图景”
资料来源:罕台镇 发布日期:2024-04-10 10:45
字号:
打印: 保存: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这为罕台镇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指明了方向。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罕台镇多措并举,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改善村容村貌为目标,充分发挥村民的“主人翁”意识,全方位、立体式推进“美丽村庄”建设,持续改善村容村貌,营造美观整洁、文明有序的人居环境,美丽村庄建设点亮群众美好生活。

  一、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深刻意义 

  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提升不仅涵盖农村住房、水、电、路、气、教育及医疗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基本生活条件改善,还包括垃圾和污水处理、流域治理、厕改、面源污染治理等村庄环境整治,以及乡村旅游和文化娱乐等宜居乡村建设等方面,更是自然、社会和人文的综合整治和优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直接关系到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对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和健全乡村治理体系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以品质提品位,城乡面貌持续改善。 

  坚持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着力改善城乡人居环境,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巩固全国文明村镇创建成果,深入开展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实施109国道和市政道路管网改造10公里,新增和改造绿地面积1000亩,启动市容秩序提升行动,镇区精细化治理水平有效提升。集中精力完成户改厕问题整改,农村生活垃圾、污水集中处理实现常态化。高质量完成人大代表票决民生实事项目6项、重点民生实事12件。投入1740万元完成旧镇区给水及供暖管网、纬二路污水管网改造和罕刘线(和硕社区段)路面维修。投入578万元新建7条18公里进村入社道路,完成灶火壕村主干道亮化6公里,实施7个社人畜饮水工程,基础设施不断提档升级。完善农村用地审批程序,全年审批宅基地53户、设施农业19户、小型棚圈37户,满足农户建房和乡村产业用地合理需求。压实“河长制”责任,“两级河长”巡河500余次,推进河道综合治理。以“林长制”为抓手,构建林草资源网格化管护机制,新完成造林500亩,划定基本草原9100亩,新建防火检查站2处,生态环境保护防线不断筑牢。罕台川、昆都仑川等河道治理取得显著成效,整改完成各类违法用地图斑2172个,拆除违章建筑48处,城乡环境更健康、更安全、更宜居。 

  三、人居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目前,罕台镇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一是工作进展不平衡。有些村基础条件好,人居环境整治水平较高。部分村脱贫攻坚政策,人居环境基础设施也有明显提升。但在其他村,人居环境整治进度还较为迟缓。二是技术支撑不足。目前相关科技研发基础仍较薄弱,设施设备、建设验收、运行维护、监测评估、管理服务等标准体系尚未健全。三是社会监督机制不健全。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内容监测不严格,整治过程中各参与主体奖惩制度不明晰,尚未建立起科学高效的监测网络。四是长效机制不够完善。对落实资金投入、运营管护、督促检查等缺乏重视,存在重数量轻质量和长效机制缺失等问题。五是农民参与尚不充分。部分群众还未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没有形成主动建设维护、投资投劳、参与监督的责任意识和行动自觉。六是社会动员机制缺乏。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各级党政部门是实施社会动员的主体,各种社会力量的参与略显不足,社会动员被“运动式治理”替代。 

  四、下一步对策及建议 

  强化组织领导。按照“党政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机制创新”的要求,创建资源整合,强化组织领导、创新体制机制。一是建立各层级的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党政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相关单位为成员,形成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协调配合、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二是建立分类指导、激励为主的考评机制。根据已有基础和功能定位,将村镇划分为特色农业、工业经济、休闲产业和综合发展等类别,设置个性化指标进行考核,根据考核指标,评定等级,按照考核等级和人口规模进行以奖代补。

   因地制宜分类推进整治行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要与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能力和水平相适应,也要同当地的文化和风土人情相协调。一是农村厕所改建要充分考虑区域生态、经济、社会等因素的差异性,遵循实事求是、群众乐于接受的原则,根据不同村落和村民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改建模式,重点推动中西部地区农村户厕改造。二是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要以资源化利用、可持续治理为导向,分区分类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治理模式。三是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推动有条件的农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减量与资源化利用,探索就地就近就农处理利用路径。

    全面强化技术支撑。一是加大科技研发联合攻关、示范推广应用的力度,支持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加快推出适合不同地区的卫生厕所、生活污水处理、垃圾处理技术及产品,加强农村厕所革命与生活污水治理有机衔接。二是积极开展试点试验,常态化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技术服务,指导地方科学选择技术模式。三是加快建立农村人居环境相关领域设施设备建设验收、运行维护、监测、评估、管理服务等技术标准体系,强化全程质量管控。 

  建立健全社会监督机制。通过建立、执行相关制度规范强化监督与指导,有利于进一步实现社会监督常态化,提升环境治理效能。一是完善监督机制。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组建由村干部、党员、网格员、村民代表组成的监督小组,持续开展人居环境监督检查。二是健全规范机制。充分发挥村规民约的规范作用,将环境整治、日常维护、环境卫生等要求纳入村规民约范畴,将环境整治工作化为村民义务的同时,明确违反村规民约的惩罚方式,以形成外在约束力。三是建立监督奖惩措施。构建环境治理积分机制,通过“随手拍”“红黑榜”等活动,常态化检查评比、树立标杆典型,实现“人人监督人居环境”的良好氛围,激发村民有效参与的内生动力。四是适时启动问责机制。应基于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不同角色的定位与分工,对于各方权责范围,以规范化的制度形式予以明确,若存在违法、违规行为,适时启动问责机制,推动问题及时整改。 

  逐步完善长效管护机制。建管用并重,着力构建系统化、规范化、长效化的政策制度和推进机制,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一是根据村庄人口、产业、功能等科学规划布局建设,完善配套设施设备,加强日常保洁维护,建立健全市县责任主体、镇村管理主体、农民受益主体的“三位一体”管护责任体系。二是充分考虑不同区域的实际情况,探索公司专业化运营管护方式,在村集体经济条件较好的地方,探讨建立村级运营管护组织。三是推动农村厕所、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设备和村庄保洁等一体化运行管护。逐步建立完善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监督的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机制。 

  激发农民参与积极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要让农民成为主要参与者,从“要我做”转变为“我要做”,提升整治效果的精准性。一是在乡村进一步加强舆论宣传教育,通过张贴宣传牌、举办科普讲座以及运用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全方位、多形式地进行宣传引导,提升农户对人居环境整治的正确认识。二是动员村民积极参加人居环境整治志愿服务,深入开展“美丽庭院评选”“积分兑换”等活动,提高村民维护村庄环境卫生的主人翁意识。三是发动村民参与整治决策,让有能力、有资格的农民成为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执行者和监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