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问答】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政策解读(三)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推进责任是什么?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认定工作重点做好四个抓:一是抓政府责任(义务教育主要是地方事权,办好义务教育是地方各级政府的法定职责);二是抓科学规划(有计划、有组织地积极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三是抓改革创新(要以优质均衡为引领,深化义务教育综合改革,着力解决义务教育发展中面临的深层次问题,逐步破解制约优质均衡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四是抓督导评估。各级教育督导部门的同志要讲政治、懂教育、敢担当,善于发现问题,敢于亮剑,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通过督导评估推动解决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面临的实际问题。中央深改委第十一次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明确规定要开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评估认定。
优质均衡与基本均衡的区别是什么?
一是优质均衡指标的制定层级更高。基本均衡时期是由省(区、市)在《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暂行办法》规定的国家标准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制定评估实施办法和评估标准,报教育部审核后实施。而优质均衡的指标和标准全部由国家层级统一制定。(中小学建设标准执行《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建标〔2002〕102号)、《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二是优质均衡强调与基本均衡的持续相关性。如:申报县须达到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认定三年以上,申报前三年未发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规定指标不达标现象。优质均衡评估认定还要求申报县不能存在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如重大安全责任事故或严重违法违纪违规事件、“校闹”事件等;三是优质均衡指标审核方式方法更严格。优质均衡审核评估增加了网上申报和评估环节。要求申报县在“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评估系统”中上传申报数据和佐证资料,由教育部组织专家分别对“资源配置、政府保障、教育质量”三个方面开展网评。教育部根据专家网评结果,对不予达标事项和不确定事项生成“实地核查重点事项清单”,在实地核查时评估专家们能够有的放矢地核查一些重点事项;四是优质均衡更加关注义务教育内涵发展和质量提高。优质均衡评估将县域义务教育普及程度、学校管理水平、学生学业质量、综合素质发展水平等能够直接反映教育质量、能够操作的指标纳入进去。另外,优质均衡发展评估突出了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涉及“教师”的指标共10项,占指标数量的1/3,对于教师培养培训、教师待遇保障、教师管理等方面提出具体目标;五是优质均衡更加关注社会认可度。基本均衡评估时开展的群众满意度调查,其结果仅作为评估认定的参考项。优质均衡评估明确提出社会认可度须达到85%以上,否则不予通过,调查的内容则更加贴近人民群众所关心的教育事项。另外,在实地核查中,加入了随机访谈的环节,核查组专家能够真正听到家长、学生、一线校长和教师的心声。
点击开始解析文章内容,总结生成摘要...


本内容提供均基于AI自动解读,与主办方无直接关联。
对本篇文章及关联文件进行提问
语音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阅读原文
阅读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