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胜区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资料来源:发改委 发布日期:2022-01-27 11:26
字号:
打印: 保存: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起步之年。今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区上下紧扣高质量发展目标,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聚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科学统筹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全区经济呈现稳中有进、持续向好的发展态势。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860.43亿元,增长9.7%;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60.9亿元,增长12.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6.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33.06亿元,增长8.6%;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55863元,增长7.2%。经济增长好于预期,高质量发展基础得以进一步夯实,综合实力位居全国百强区45位。
  (一)“六稳”、“六保”深入落实,增长潜力不断挖掘 就业创业保障有力。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就业创业服务中心项目投入运营。全力推动大学毕业生、复转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累计组织开展“春风行动”等线上线下招聘会5次,提供就业岗位1.7万余个。全区新增就业538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2%,在年度控制目标(4.5%)之内。继续加大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力度,发放稳岗补贴约619.07万元。 有效投资持续扩大。印发实施《抓项目促投资优环境百日攻坚实施方案》,继续推行重点项目联动审批机制和县处级领导包联制度,高效运行“重点项目联动云平台”,精准梳理项目手续办理情况及存在问题,全力推动项目投产达效。全年开复工5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193项,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6亿元。以四大班子牵头,成立了10个招商工作队和京蒙(鄂尔多斯•东胜)跨区域协作项目招商团,通过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精准招商等方式,共签约引进项目102个,协议总投资632亿元。聚焦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建设、能源、电力等重点领域,储备500万元以上项目301项,总投资1627.94亿元。 能源保供稳步推进。严格落实煤炭增产保供任务,扎实做好煤炭“产销运”各环节的监测调度,将新核增产能的19座煤矿纳入保供煤矿,按序时进度完成供应236.6万吨。引导蒙泰、国电等5家集中供暖企业与保供煤炭企业签订了中长期合同,落实供暖期用煤40.9万吨。保障农民冬季取暖用煤,按每吨230元价格进行供应,完成4650户、1.4万吨的供煤任务。 实体经济活力增强。全年新登记市场主体12937户,增长16.5%。加大金融支持中小微企业服务力度,各金融机构为中小微企业新发放贷款739笔,涉及金额13.05亿元;为还款困难企业纾困6笔,涉及金额9.16亿元。全面贯彻执行上级各项减税降费政策,减免税费29.68亿元。努力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完善区域股权交易市场拟挂牌后备企业项目库,动态调整拟上市后备企业项目库、新三板拟挂牌后备企业项目库。 粮食安全有效落实。充实地方储备,现有储备粮规模总仓容达8.5万吨。粮食储备实际数量为17497吨,其中,原粮储备6500吨,应急成品粮油储备6414吨,商品粮玉米储备4583吨,市民的“米袋子”得以进一步保障。认真抓好安全储粮,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检查20余次,查出隐患15条,已全部整改完毕。严格执法监管,检查粮食经营企业396家次。强化粮油类经销市场监督检查,坚决打击囤积居奇、哄抬价格等违法违规行为,切实维护正常的粮食流通秩序。
  (二)产业结构持续优化,转型升级稳步推进 传统产业提质增效。大力发展现代能源经济,启动煤矿智能化建设三年行动,累计建成智能化煤矿30座,双欣杨家村煤矿、色连二号煤矿获评国家首批智能化示范煤矿,全年产销煤炭9200万吨。全面振兴绒纺产业,积极承办第四届羊绒羊毛展览会,收储原绒5500吨,产销羊绒制品600万件。推动沙棘产业、食品加工业做大做优,产品形态更加丰富。亿利制药CMO项目正加快推进,车间设备改造项目已投产。 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围绕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条现代化、工业产品高端化,加大5G技术推广应用力度,推动汽车、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集群化发展。签约引进加拿大能源之星公司一派氢能科创产业链鄂尔多斯项目,装备制造业总产值实现203亿元,山河重型矿用卡车等7个项目已建成投产,源盛光电超声指纹等11个项目加快建设。大力引进新型碳材料、环保产品制造、液晶显示等上下游配套产业项目,纳米碳硅复合材料、氢燃料电池等项目正在有序实施。 服务业经济加速回暖。全年实施服务业项目114项,完成投资49.6亿元。积极推进城市商业综合体、特色商圈、便民商圈建设,新每天百货项目已竣工。组织引导大中型商贸流通企业借力重要节庆节点,采取多样促销手段拉动消费增长。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新能源内陆港智慧科技物流项目启动运营,万基电商快递物流中心项目已经试运行,供销物流园、大宗白货产品集输场项目加快推进。巩固提升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成果,海洋馆白鲸海豚表演剧场已正式投入运营,九城宫草原漫瀚文化旅游区、灶火壕燚林河谷等重大文旅项目正在有序推进,累计接待游客293万人次,旅游收入增长19.7%。打造15分钟社区养老服务生活圈,建成各类养老服务机构38家,每千名老人床位数达到105张,护理型床位占比达65%,核心城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达80%,养老资源分布更均衡、供给更充分、服务更便捷。
  (三)改革创新效益日显,发展动能不断积蓄 创新驱动深入推进。深入实施“科技兴蒙”行动,蒙泰集团新材料、新能源和高技术产业研发中心项目正在有序推进。全力配合推动呼包鄂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大力引进科技领军人才、急需紧缺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推荐3家企业申报自治区级企业重点实验室。推动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有序开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三清零”行动。促进科研成果由学术型向应用型转变,获批科技计划、奖补资金项目62项,争取资金近5000万元,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深入贯彻落实《东胜区开展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完成第一批划转事项104个、涉及审批部门15个。全面推行审批事项“一窗受理”和专业区域事项“无差别办理”,区本级审批服务事项实现“应进必进”。深入推进“多证合一”“证照分离”登记改革,网上登记率达到90%以上,开办企业登记压缩至1个工作日。探索“一照多址”登记和简易注销改革,简易注销企业2324户,占总注销企业57%以上。持续巩固“三集中三到位”改革成果,扎实推进“一网办”“掌上办”“一次办”“帮您办”,“全程网办率”“最多跑一次”比率分别达到94%和100%。 营商环境更趋优化。建成投用自治区首家“营商环境大数据分析平台”。优化市场环境,加快清理和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公平竞争的政策措施,积极破除招投标隐性壁垒,对投资指导目录内允许进入的行业、领域,各类市场主体皆可依法平等进入。优化金融环境,建立健全银企沟通平台,开通金融服务热线,举办重大项目签约暨政金企融资对接会议,26个项目获得8家银行贷款预授信51.6亿元。优化政务环境,制定实施《东胜区打造一流营商环境行动方案》和《东胜区行政审批服务事项容缺受理制度》,营业前消防安全检查等17项审批事项全面推行告知承诺制,48项高频审批服务事项实行次要条件或材料有欠缺可容缺受理。优化法治环境,完善“东胜信用平台”,公示信息13.47万条,发布守信红榜4期,失信黑榜2期,选树诚信典型企业33家。积极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严格梳理各类涉企案件,按照法定程序对涉民营企业案件依法审慎采取查封、扣押、冻结等强制措施,最大限度减少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影响。
  (四)生态建设更加有力,环境治理成效显著 能耗双控取得阶段性成效。严格贯彻落实碳达峰、碳中和要求,严格控制能耗总量和能耗强度,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耗呈持续下降态势。加强重点领域节能降耗和高耗能项目节能审查,所有审批项目单位产品能耗均达到国家先进标准。全面推行用能预算管理和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探索开展用能权、排污权等交易改革,引导高新园区4家高耗能企业退出市场。 污染防治成果进一步巩固。鼓励电力、煤炭企业实施超低排放改造,全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2.3%。加快北郊、南郊等水质净化厂提标改造,完成鄂尔多斯热电超低排放改造、鑫源泰供热粉状物料堆场全封闭等工程建设,全力推动2020年自治区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大力推进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加快推进煤矿层整治与矿坑综合利用工程。深化绿色矿山建设和矿区环境综合整治,累计建成国家级绿色矿山4家、自治区级绿色矿山17家。加快“智慧环保”建设,扎实推动生态环境监督执法向精细化、智能化迈进。 生态系统保护进一步强化。坚持保护优先、恢复为主,完成铜匠川河道治理、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等工程,整改“四乱”问题156处。中央环保督察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警示片通报的612个疑似渗池问题全部完成整改,煤炭资源领域集中整治、林草专项整治、自然资源督察反馈问题整改等工作成效明显。严格实施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程,新增复垦绿化面积1000公顷。
  (五)基础设施持续完善,城乡面貌展现新颜 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启动城市更新行动,改造鄂尔多斯西街、准格尔路等4条市政道路,打通天骄西辅路、天和丽苑东规划路等9条断头路。加大老旧小区改造力度,完成老旧小区改造52个。重点推动49个在建房地产项目建设,完成投资额26.3亿元。万利、万宇、银河输变电及配网升级改造项目正在有序推进。推动新基建与传统基建融合发展,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配套建设项目正在进行设备安装及调试。 乡村振兴持续推进。实施高标准农田、寿光高标准设施农业建设等23项产业项目,启动东胜区“万人助振兴•全民送温暖”暨“万企兴万村”助力乡村振兴行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968万元。建立健全农民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机制,新培育自治区级、市级农牧业产业化联合体2家、市级龙头企业4家。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完成“户改厕”80户。加大乡风文明建设力度,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时代乡村治理格局,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村2个。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按照“四不摘”要求,全力保障帮扶力量、资金投入等。健全农村低收入人口帮扶机制,加强对存在返贫和致贫风险的特殊人群动态监测,坚决防止返贫致贫。 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聚焦垃圾分类,扎实推进生活垃圾分拣中心、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等工程,乌素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厂建成投用。实行园林绿化精细化治理分级养护,新增绿地56.9万平方米,环卫道路清扫保洁实现市场化运行。持续深化物业管理服务提升攻坚行动,大力开展物业管理服务红黑名单、线上线下物业服务、嵌入发展生活服务业等工作。加快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探索构建以城市大脑、城市云平台为支撑的五大城市应用网络体系。
  (六)社会保障日益健全,民生福祉日益提升 教育资源更加优质。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东胜区本科和一本上线率分别达到95.4%、63.2%。加大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成49所学校维修改造工程,2所小学、3所幼儿园和1座体育馆投入使用,当年新提供学位964个,铁西区学位紧张矛盾得到有效化解。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招考引进教师515名。深入落实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工作,印发实施《东胜区民族语言授课学校推行使用三科统编教材和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工作实施方案》,切实做好经费保障,拨付民族语言授课学校各类经费276.3万元。严格落实“双减”政策,编制完成《东胜区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实施方案》,加强多部门联动监管,有效压减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200家,转非营利性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12家,持续推动各类教育均衡普惠发展。 文体事业日益繁荣。“东胜文旅云平台”建成运行,建成文化馆分馆24处,各类图书馆分馆141个。围绕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党史学习教育等主题,创作各类艺术作品30个,开展惠民公益演出116场次。主办、承办、协办各级全民健身活动和群众体育比赛近21场,组织参赛队员达9000人,市民参与各项体育赛事热度不断提升。 医疗服务水平提高。扎实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全面贯彻落实上级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强化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着力提升核酸检测和流调溯源能力,落实落细疫苗接种、风险排查、应急演练、物资保障等各项防疫措施,圆满完成615名阿拉善盟滞留游客异地集中隔离健康监测服务保障任务,有力守牢了疫情防控底线,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加快医疗卫生领域重点项目建设,疾控中心鼠疫实验室项目已按期完工,区医院传染病区、医疗卫生应急物资库等项目按进度顺利实施。 民生保障不断完善。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全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和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8.6万人、4万人、7.2万人。加快推进社会福利、慈善事业发展,大力发展普惠托育产业,不断完善关爱扶助残疾人工作。加大困难群众关爱救助力度,精准落实各类保障政策,城市低保提高至每人每月840元人,农村低保提高至每人每年7200元。推动解决房地产遗留项目278个,涉及房屋11.56万套,占总套数的99.02% 。人大代表票决的13项民生实事项目如期完工。 安全生产保持平稳。深入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持续抓好隐患排查治理,加大行政执法检查力度,从严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深化安全宣传教育培训,提升基层应急能力建设,坚决遏制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发生。